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活血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提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0页
研究路线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 活血凝胶贴膏处方中药味研究进展第11-14页
        1.1 红花第11页
        1.2 五加皮第11页
        1.3 当归第11-12页
        1.4 肉桂第12-13页
        1.5 白芷第13页
        1.6 花椒第13-14页
    2 凝胶贴膏剂研究进展第14-17页
        2.1 凝胶贴膏剂的特点第14页
        2.2 国内凝胶贴膏剂的发展第14-15页
        2.3 凝胶贴膏剂的基质研究第15-17页
    3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进展第17-19页
        3.1 中药制剂质量的影响因素第17页
        3.2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第17-18页
        3.3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现状和发展第18-19页
第二章 提取工艺研究第19-40页
    1 仪器与材料第19-20页
        1.1 仪器第19-20页
        1.2 材料第20页
    2 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第20-24页
        2.1 相关指标的测定第20-22页
        2.2 正交试验第22-24页
        2.3 验证试验第24页
    3 醇提工艺研究第24-32页
        3.1 相关指标的测定第24-27页
        3.2 单因素考察第27-30页
        3.3 正交试验第30-31页
        3.4 验证试验第31-32页
    4 水提工艺研究第32-39页
        4.1 相关指标的测定第32-35页
        4.2 单因素考察第35-36页
        4.3 正交试验第36-38页
        4.4 验证试验第38-39页
    5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成型工艺研究第40-50页
    1 仪器与材料第40-41页
        1.1 仪器第40页
        1.2 材料第40-41页
    2 挥发油包合工艺第41-44页
        2.1 挥发油-乙醇溶液的配制第41页
        2.2 挥发油的包合方法第41页
        2.3 相关指标的测定第41页
        2.4 正交试验第41-43页
        2.5 验证试验第43-44页
    3 基质种类与用量第44-48页
        3.1 基质的优选第44页
        3.2 制备工艺第44-45页
        3.3 质量评价第45页
        3.4 星点设计试验第45-48页
        3.5 验证试验第48页
    4 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体外透皮吸收的研究第50-54页
    1 仪器与材料第50页
        1.1 仪器第50页
        1.2 材料第50页
    2 透皮吸收试验方法第50-52页
        2.1 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第50-51页
        2.2 活血凝胶贴膏的制备第51-52页
        2.3 小鼠离体皮肤的制备第52页
        2.4 透皮吸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2页
    3 透皮吸收试验结果第52-53页
    4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质量标准研究第54-67页
    1 仪器与材料第54页
        1.1 仪器第54页
        1.2 材料第54页
    2 制法第54-55页
    3 性状第55页
    4 鉴别第55-60页
        4.1 红花第55-56页
        4.2 白芷第56页
        4.3 当归第56-57页
        4.4 肉桂第57页
        4.5 五加皮第57-58页
        4.6 花椒第58-60页
    5 检查第60-61页
        5.1 含膏量第60页
        5.2 赋形性第60页
        5.3 黏附力第60页
        5.4 微生物限度第60-61页
    6 含量测定第61-66页
    7 功能主治第66页
    8 用法用量第66页
    9 规格第66页
    10 贮藏第66页
    11 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初步稳定性试验第67-70页
    1 仪器与材料第67页
        1.1 仪器第67页
        1.2 材料第67页
    2 性状第67页
    3 鉴别第67-68页
    4 检查第68-69页
    5 含量测定第69页
    6 小结第69-70页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著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粉背蕨属植物生药学研究
下一篇:复方葛根片质量控制及对衰老模型大鼠心血管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