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媒介蜱及环形泰勒虫病的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1.1 蜱虫防治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1.1 病原学 | 第13页 |
1.1.2 生活史 | 第13-15页 |
1.1.3 流行病学 | 第15-17页 |
1.1.4 临床症状 | 第17页 |
1.1.5 防治 | 第17-19页 |
1.2 环形泰勒虫病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2.1 病原学 | 第19页 |
1.2.2 生活史 | 第19-20页 |
1.2.3 流行病学 | 第20-21页 |
1.2.4 临床诊断及病理变化 | 第21-23页 |
1.2.4.1 病原学诊断 | 第21-22页 |
1.2.4.2 PCR诊断法 | 第22页 |
1.2.4.3 病理变化 | 第22-23页 |
1.3 防治 | 第23-24页 |
1.3.1 蜱虫病的防治 | 第23页 |
1.3.2 环形泰勒虫病的防治 | 第23-24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部分地区蜱种形态学鉴定 | 第25-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1 蜱虫样品来源 | 第25页 |
2.1.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采样 | 第25-27页 |
2.2.1.1 采样地点的确定 | 第25-27页 |
2.2.1.2 采样方法 | 第27页 |
2.2.2 样品的保存 | 第27页 |
2.2.3 虫体形态学鉴定 | 第27-29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9-37页 |
2.3.1 蜱虫样品数量统计结果 | 第29页 |
2.3.2 蜱虫样品雌雄鉴别结果 | 第29-30页 |
2.3.3 亚洲璃眼蜱样品形态 | 第30-32页 |
2.3.4 图兰扇头蜱 | 第32-33页 |
2.3.5 亚东璃眼蜱 | 第33-35页 |
2.3.6 森林革蜱 | 第35-36页 |
2.3.7 蜱虫样品分类及区域雌雄鉴别结果 | 第36-37页 |
2.4 讨论 | 第37-41页 |
2.4.1 三种蜱属形态学比较 | 第37-38页 |
2.4.2 四个蜱种样本形态学比较 | 第38-39页 |
2.4.2.1 亚洲璃眼蜱与亚东璃眼蜱 | 第38页 |
2.4.2.2 四个蜱种样本形态学区别 | 第38-39页 |
2.4.3 分布区域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优蜱种携带环形泰勒虫的调查研究 | 第41-5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3.1.1 样品采集 | 第42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3.2.1 血涂片的制作 | 第43页 |
3.2.2 全蜱D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3.2.3 引物的设计合成 | 第44页 |
3.2.4 PCR反应体系 | 第44页 |
3.2.5 PCR反应条件 | 第44-45页 |
3.2.6 PCR产物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 第4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3.3.1 血涂片镜检 | 第45-46页 |
3.3.2 PCR扩增 | 第46-48页 |
3.3.3 PCR扩增结果 | 第48页 |
3.3.4 测序结果 | 第48页 |
3.3.5 PCR扩增统计结果 | 第48-49页 |
3.4 讨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