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消积化瘀丸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2-28页
    1 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第12页
    2 西医治疗现状第12-22页
        2.1 手术第12-14页
        2.2 非手术治疗第14-22页
            2.2.1 介入第14-16页
            2.2.2 消融第16-17页
            2.2.3 放疗第17-19页
            2.2.4 化疗第19-20页
            2.2.5 分子靶向治疗第20-22页
    3 中医方面第22-26页
    4 中西医治疗第26-27页
    5 小结第27-28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8-37页
    1 研究目的第28-29页
    2 研究对象第29-31页
        2.1 病例来源第29页
        2.2 诊断标准第29页
            2.2.1 西医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第29页
            2.2.2 中医辨证标准第29页
        2.3 病例选择第29-30页
            2.3.1 纳入标准第29页
            2.3.2 排除标准第29-30页
            2.3.3 剔除标准第30页
        2.4 一般资料第30-31页
    3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3.1 材料第31页
        3.2 研究方法第31-32页
        3.3 观察项目第32页
            3.3.1 常规检查项目第32页
            3.3.2 疗效性观测项目第32页
        3.4 观察方法第32-33页
        3.5 疗效判定标准第33-34页
        3.6 统计方法第34页
    4 研究结果第34-37页
        4.1 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第34页
        4.2 KPS评分疗效第34-35页
        4.3 免疫功能第35-36页
        4.4 血清AFP变化第36页
        4.5 中医证候疗效第36页
        4.6 肝功能指标变化第36-37页
        4.7 不良反应第37页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第37-43页
    1 研究结果分析第37-42页
        1.1 原发性肝癌的客观疗效分析第37-38页
        1.2 KPS评分疗效第38页
        1.3 免疫功能与消积化瘀丸的关系第38-39页
        1.4 血清AFP水平变化第39页
        1.5 中医证候与消积化瘀丸的关系第39-41页
        1.6 肝功能变化第41页
        1.7 不良反应第41-42页
    2 不足与展望第42-43页
        2.1 不足第42页
        2.2 展望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附录第51-59页
综述第59-66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历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柳州市中医院近10年原发性肝癌的回顾性分析
下一篇:miRNA与Hp感染相关胃癌的关系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