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5页 |
1.2.1 形状表示方法概述 | 第9-13页 |
1.2.2 形状特征匹配方法概述 | 第13-14页 |
1.2.3 形状距离学习概述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2 结合轮廓和区域信息的形状表示方法 | 第17-24页 |
2.1 解泊松方程方法 | 第17-18页 |
2.2 基于面积积分不变量的方法 | 第18-19页 |
2.3 改进形状上下文方法 | 第19-23页 |
2.3.1 形状上下文 | 第19-20页 |
2.3.2 结合区域信息的改进形状上下文 | 第20-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3 改进地貌形状上下文形状匹配方法 | 第24-38页 |
3.1 地貌空间中的测地距离 | 第24-26页 |
3.2 改进的地貌形状上下文特征提取方法 | 第26-31页 |
3.2.1 快速计算地貌空间测地距离 | 第26-29页 |
3.2.2 地貌模糊形状上下文 | 第29-31页 |
3.3 基于地貌模糊形状上下文的特征匹配 | 第31-32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2-37页 |
3.4.1 形状特征提取效率 | 第32-34页 |
3.4.2 形状检索精度 | 第34-37页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广义期望首达时间的协同距离学习算法 | 第38-51页 |
4.1 协同学习 | 第38-39页 |
4.2 广义期望首达时间 | 第39-42页 |
4.3 基于广义期望首达时间的协同距离学习 | 第42-48页 |
4.3.1 基于广义期望首达时间的距离学习 | 第42-44页 |
4.3.2 构造状态转移矩阵 | 第44-45页 |
4.3.3 基于广义期望首达时间的协同距离学习过程 | 第45-48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4.5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 第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