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车桥耦合振动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泥石流作用下车桥耦合系统响应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原理及求解方法 | 第16-24页 |
2.1 两种经典车桥振动模型 | 第16-18页 |
2.1.1 移动不变力模型 | 第16-17页 |
2.1.2 匀速移动弹簧-质量模型 | 第17-18页 |
2.2 车桥耦合振动的分析原理和求解方法 | 第18-23页 |
2.2.1 瞬态动力学分析原理 | 第19-20页 |
2.2.2 有限元分析中轮轨接触 | 第20-21页 |
2.2.3 模态叠加法求解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2.4 逐步积分法求解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轨道不平顺的获取和泥石流冲击力的计算 | 第24-35页 |
3.1 轨道不平顺时域函数的获取 | 第24-30页 |
3.1.1 轨道不平顺的分类 | 第24-25页 |
3.1.2 随机过程的频域描述 | 第25-26页 |
3.1.3 国内外典型轨道谱 | 第26-28页 |
3.1.4 轨道不平顺时频域描述方法对比 | 第28页 |
3.1.5 轨道不平顺时频域转换 | 第28-30页 |
3.2 泥石流冲击荷载的确定 | 第30-34页 |
3.2.1 泥石流的危害 | 第30页 |
3.2.2 泥石流冲击作用的参数确定 | 第30-33页 |
3.2.3 泥石流冲击力的确定 | 第33-34页 |
3.2.4 泥石流冲击高度的确定 | 第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 第35-56页 |
4.1 车桥耦合振动在ANSYS Workbench中的实现 | 第35-41页 |
4.1.1 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36-38页 |
4.1.2 列车过桥的动力问题 | 第38-39页 |
4.1.3 轮轨接触问题 | 第39-40页 |
4.1.4 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4.1.5 边界条件和荷载的施加 | 第41页 |
4.2 泥石流荷载工况的加载 | 第41-43页 |
4.2.1 泥石流荷载的施加 | 第41-42页 |
4.2.2 泥石流的加载工况 | 第42-43页 |
4.3 车桥耦合共振系统中车辆和桥梁的评定标准 | 第43-46页 |
4.3.1 车辆的评定标准 | 第43-44页 |
4.3.2 桥梁的评定标准 | 第44-46页 |
4.4 车辆和桥梁的振动响应分析 | 第46-54页 |
4.4.1 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桥梁的位移响应 | 第46-47页 |
4.4.2 无泥石流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分析 | 第47-50页 |
4.4.3 泥石流冲击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分析 | 第50-54页 |
4.5 对实际工程的建议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大石块冲击造成桥墩损伤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 第56-63页 |
5.1 桥墩损伤的模拟 | 第56-57页 |
5.2 考虑桥墩产生局部损伤时的车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57-60页 |
5.2.1 桥梁的动力响应 | 第57-59页 |
5.2.2 列车的动力响应 | 第59-60页 |
5.3 不同损伤位置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