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本论文预期达到的成果 | 第15-18页 |
第2章 生土改良的机理研究 | 第18-24页 |
2.1 生土的改良机理 | 第18-19页 |
2.2 石灰改良生土的机理研究 | 第19-20页 |
2.2.1 石灰的来源及成分 | 第19页 |
2.2.2 石灰改良生土的机理 | 第19-20页 |
2.3 石灰和粉煤灰共同改良生土的机理研究 | 第20-21页 |
2.3.1 粉煤灰的来源及成分 | 第20页 |
2.3.2 石灰和粉煤灰共同改良生土机理 | 第20-21页 |
2.4 石灰、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共同改良生土的机理研究 | 第21-23页 |
2.4.1 聚丙烯纤维的来源及成分 | 第21-22页 |
2.4.2 二灰和聚丙烯纤维共同改良生土的机理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生土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 第24-30页 |
3.1 生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研究 | 第24-26页 |
3.1.1 液塑限试验 | 第24页 |
3.1.2 击实试验 | 第24-26页 |
3.2 生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第26-27页 |
3.2.1 直剪试验 | 第26页 |
3.2.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26-27页 |
3.3 扫描电镜试验 | 第27页 |
3.4 土类别的判定 | 第27-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石灰、粉煤灰、聚丙烯纤维改良生土的试验研究 | 第30-100页 |
4.1 试验用土样的制备 | 第30页 |
4.2 试验方案简介 | 第30-31页 |
4.3 各类改良方案的试验过程 | 第31-98页 |
4.3.1 生土素土的试验 | 第31-35页 |
4.3.1.1 粉土素土试验 | 第31-33页 |
4.3.1.2 黄土素土的试验 | 第33-35页 |
4.3.2 方案一试验研究 | 第35-55页 |
4.3.2.1 石灰改良粉土试验研究 | 第35-45页 |
4.3.2.2 石灰改良黄土试验研究 | 第45-55页 |
4.3.3 方案二试验研究 | 第55-79页 |
4.3.3.1 石灰、粉煤灰共同改良粉土试验研究 | 第55-67页 |
4.3.3.2 石灰、粉煤灰共同改良黄土试验研究 | 第67-79页 |
4.3.4 方案三试验研究 | 第79-98页 |
4.3.4.1 石灰、粉煤灰、纤维共同改良粉土试验研究 | 第79-88页 |
4.3.4.2 石灰、粉煤灰、纤维共同改良黄土试验研究 | 第88-9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试验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 第100-124页 |
5.1 试验数据的整理 | 第100-104页 |
5.2 试验数据的分析 | 第104-121页 |
5.2.1 方案一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4-110页 |
5.2.2 方案二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0-117页 |
5.2.3 方案三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7-121页 |
5.3 改良试验的对比分析 | 第121-12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结论 | 第124-125页 |
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作者简介 | 第13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