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层多资料可视化交互解释系统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 第6-9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第二章 测井资料可视化技术 | 第9-56页 |
2.1 科学计算可视化 | 第9-15页 |
2.1.1 引言 | 第9页 |
2.1.2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概念及意义 | 第9页 |
2.1.3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历史 | 第9-10页 |
2.1.4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学科分类 | 第10-11页 |
2.1.5 科学计算可视化硬件与软件平台 | 第11-12页 |
2.1.6 科学计算可视化参考模型 | 第12-13页 |
2.1.7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1.8 可视化技术分类 | 第14-15页 |
2.1.9 数据类型 | 第15页 |
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2.3 可视化算法 | 第17-36页 |
2.3.1 数据网格化 | 第17页 |
2.3.2 B样条曲线的节点插入算法 | 第17-21页 |
2.3.3 曲线曲面光顺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21-23页 |
2.3.4 三维数据整体显示 | 第23-26页 |
2.3.5 浓淡算法与光照模型 | 第26-30页 |
2.3.6 多边形填充的快速算法 | 第30-32页 |
2.3.7 隐藏线快速消隐处理 | 第32-36页 |
2.4 二维标量场等值线抽取 | 第36-40页 |
2.4.1 网格序列法 | 第36-39页 |
2.4.2 网格无关法 | 第39-40页 |
2.5 等值面生成和绘制 | 第40-48页 |
2.5.1 等值面生成算法 | 第40-42页 |
2.5.2 Shading | 第42-45页 |
2.5.3 法向量 | 第45-46页 |
2.5.4 透明度 | 第46-47页 |
2.5.5 交互 | 第47-48页 |
2.6 体绘制 | 第48-56页 |
2.6.1 体光照模型 | 第48-51页 |
2.6.2 体绘制方法分类和比较 | 第51-56页 |
第三章 可视化交互解释系统 | 第56-66页 |
3.1 平台的选取 | 第56-57页 |
3.2 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57-58页 |
3.3 功能简介 | 第58-66页 |
3.3.1 系统桌面 | 第58-59页 |
3.3.2 单井交互解释 | 第59-60页 |
3.3.3 多井交互解释 | 第60-61页 |
3.3.4 可视化管理 | 第61-66页 |
第四章 结 论 | 第66-67页 |
致 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摘 要 | 第70-72页 |
Abstract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