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与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新闻行业视觉传播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媒介事件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7页 |
1.3.2 研究样本的确定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2. 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视觉传播变化与发展 | 第19-25页 |
2.1 感性的间接观视:受众“看之方式”变化 | 第19-21页 |
2.2 中心转移与数字化:新闻报道的视觉发展 | 第21-22页 |
2.3 《纽约时报》: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视觉先锋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仪式与在场:建构型媒介事件视觉传播特征分析——以悉尼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为例 | 第25-36页 |
3.1 新闻图片的视觉传播比较 | 第25-31页 |
3.1.1 图片数量:增幅明显 | 第26页 |
3.1.2 图片来源:多样化与均衡性 | 第26-27页 |
3.1.3 图片种类:追求深度 | 第27-28页 |
3.1.4 新闻摄影互动意义实现方式:强调在场性与参与感 | 第28-31页 |
3.2 媒介手段的视觉传播比较 | 第31-34页 |
3.2.1 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 | 第31-33页 |
3.2.2 社交媒体与媒体互动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4. 数据化与UGC:重构型媒介事件视觉传播特征分析——以9.11事件与波士顿爆炸案为例 | 第36-46页 |
4.1 新闻图片的视觉传播比较 | 第36-40页 |
4.1.1 图片数量:体现集中性 | 第37页 |
4.1.2 图片来源:非专业来源异军突起 | 第37-38页 |
4.1.3 图片种类:可视化插图代替图表图片 | 第38-39页 |
4.1.4 新闻摄影互动意义实现方式:强调信息传达与严肃感 | 第39-40页 |
4.2 媒介手段的视觉传播比较 | 第40-44页 |
4.2.1 纯文字深度报道仍是重要形式 | 第41-42页 |
4.2.2 社交媒体UGC进入新闻生产场域 | 第42-43页 |
4.2.3 数据新闻与新闻可视化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媒介事件报道视觉传播特征分析 | 第46-50页 |
5.1 新闻报道内容呈现方式的多媒体与非线性 | 第46-47页 |
5.2 新闻报道信息处理的数字化与直观性 | 第47-48页 |
5.3 新闻信息传受主体关系的模糊性与互动性 | 第48-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媒介技术论视野下的新闻媒体媒介事件报道视觉传播反思及策略探讨 | 第50-57页 |
6.1 泛视觉化:传播手段取代传播内容 | 第50-51页 |
6.2 视觉欺骗:数字时代的信任危机与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 | 第51-53页 |
6.3 视觉尺度: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摄影伦理探讨 | 第53-5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