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知识产权许可与反垄断法规制的一般理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知识产权许可的概述 | 第11-15页 |
一、知识产权许可的概念 | 第11页 |
二、知识产权许可的种类 | 第11-13页 |
三、知识产权许可的特征 | 第13-14页 |
四、不正当知识产权许可的表现形式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许可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 第15-18页 |
一、知识产权垄断的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二、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知识产权许可中反垄断法规制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一、权利限制理论 | 第18-19页 |
二、利益平衡理论 | 第19-20页 |
三、竞争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法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1-31页 |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的政策选择缺乏 | 第21-22页 |
一、发达国家(地区)知识产权反垄断政策取向的演变 | 第21-22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反垄断立法政策的取向不明确 | 第22页 |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的适用除外规定不足 | 第22-24页 |
一、《反垄断法》对适用除外的一些重要概念缺乏规定 | 第22-23页 |
二、《反垄断法》适用除外情形的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应对新问题的规制不足 | 第24-26页 |
一、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应对网络经济的规制不足 | 第24-25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应对专利池的规制不足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对竞争协议的规制不足 | 第26-28页 |
一、知识产权许可中的回授反垄断规制缺乏 | 第26-27页 |
二、知识产权许可中的价格限制反垄断规制不足 | 第27页 |
三、知识产权许可中的地域限制反垄断规制不足 | 第27页 |
四、知识产权许可中的领域限制反垄断规制缺乏 | 第27-28页 |
五、知识产权许可中的产量限制反垄断规制不足 | 第28页 |
第五节 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监督管理机制的规定不足 | 第28-31页 |
一、执法机构缺乏独立性、权威性 | 第28-29页 |
二、执法机构力量不足 | 第29-30页 |
三、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监管缺乏协调 | 第30页 |
四、反垄断国际合作执法不够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域外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法规制的启示与借鉴 | 第31-41页 |
第一节 美国对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31-33页 |
一、美国规制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法框架 | 第31-32页 |
二、美国对知识产权许可中垄断协议限制竞争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欧盟对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33-36页 |
一、欧盟规制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法框架 | 第34-35页 |
二、欧盟对知识产权许可中垄断协议限制竞争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日本对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36-38页 |
一、日本规制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法框架 | 第36-38页 |
二、日本对知识产权许可中垄断协议限制竞争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38页 |
第四节 域外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法规制的启示与借鉴 | 第38-41页 |
一、美欧日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法规制的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二、域外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法规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法规制的完善建议 | 第41-49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的政策方向 | 第41-42页 |
一、倾向于保护竞争机制的立场 | 第41页 |
二、倾向于严格对待知识产权垄断的立场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的适用除外规定 | 第42-43页 |
一、完善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概念 | 第42页 |
二、完善《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可操作性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的新问题立法 | 第43-44页 |
一、完善网络经济中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43页 |
二、建立合理的专利池规制制度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立法的竞争协议规定 | 第44-46页 |
一、对回授条款的评估与认定作出规定 | 第44页 |
二、对价格限制条款的评估与认定作出规定 | 第44-45页 |
三、对地域限制条款的评估与认定作出规定 | 第45页 |
四、对领域限制条款的评估与认定作出规定 | 第45页 |
五、对产量限制条款的评估与认定作出规定 | 第45-46页 |
第五节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的监督管理机制 | 第46-49页 |
一、加强知识产权反垄断专业执法队伍建设 | 第46-47页 |
二、协调反垄断执法与行业监管的关系 | 第47页 |
三、建立新型反垄断国际合作模式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