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高考作文命题研究概述 | 第12-27页 |
| 一、国外作文命题概述 | 第12-19页 |
| (一)美国 | 第12-14页 |
| (二)法国 | 第14-16页 |
| (三)德国 | 第16-17页 |
| (四)日本 | 第17-19页 |
| 二、国内作文命题分析 | 第19-27页 |
| (一)命题作文 | 第19-22页 |
| (二)话题作文 | 第22-24页 |
| (三)材料作文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命题现状 | 第27-33页 |
| 一、命题较随意,缺乏计划性 | 第27-28页 |
| (一)学校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 第27页 |
| (二)教师对系统的写作学理论缺乏研究 | 第27-28页 |
| 二、作文命题注重高考,缺乏实用文体命题 | 第28-29页 |
| (一)紧随高考文体导致文体训练单一化 | 第28-29页 |
| (二)忽视实用文体导致文体训练不全面 | 第29页 |
| 三、命题中思辨性与哲理性不强 | 第29-31页 |
| (一)辩证性思维类命题缺乏系统性 | 第30页 |
| (二)哲理类命题意识不强 | 第30-31页 |
| 四、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31-33页 |
| (一)价值判断暗示明显 | 第31页 |
| (二)教师命题前常常已经划定了角度 | 第31-32页 |
| (三)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缺乏了解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构建科学的高中语文作文命题策略 | 第33-41页 |
|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 第33-35页 |
| (一)确立人才培养方向 | 第33页 |
| (二)正视作文命题的重要性 | 第33-34页 |
| (三)紧跟学科前沿,不断充实与思考 | 第34页 |
| (四)教师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 第34-35页 |
| 二、以课标为纲注重各类文体的综合训练 | 第35-36页 |
| (一)注重多种文体教学,加强实用性文体比重 | 第35页 |
| (二)命题强调文体特征,加强文体训练规范化 | 第35-36页 |
| 三、兼顾命题中辩证性思维与哲理性意识 | 第36-38页 |
| (一)给学生自由立意提供空间 | 第36页 |
| (二)将辩证思维的命题体系化 | 第36-37页 |
| (三)吸收国外哲学思辨的优点 | 第37-38页 |
| 四、教师命题遵循学生心理及思维发展规律 | 第38-39页 |
| (一)遵循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规律 | 第38页 |
| (二)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 第38-39页 |
| 五、命题方式多样化——发挥联合命题的作用 | 第39-41页 |
| (一)尊重高考命题 | 第39页 |
| (二)结合学生命题 | 第39页 |
| (三)建立区域间、校际间的学习共同体 | 第39-40页 |
| (四)向社会征集题目 | 第40页 |
| (五)向家长征集题目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