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概述 | 第9-14页 |
1.1.1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 第9-11页 |
1.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 | 第11-13页 |
1.1.3 金属有机骨架结构的合成 | 第13-14页 |
1.2 金属有机骨架结构的衍生纳米材料 | 第14-16页 |
1.2.1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材料 | 第14-15页 |
1.2.2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多孔碳材料 | 第15-16页 |
1.2.3 MOFs衍生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6页 |
1.3 电化学 | 第16-18页 |
1.3.1 电化学传感器 | 第17页 |
1.3.2 电容器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MIL-88A衍生的Fe_3O_4@C多层级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上的应用 | 第20-35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1页 |
2.2.2 MIL-88A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3 多级Fe_3O_4@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2页 |
2.2.4 多级Fe_3O_4@C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2页 |
2.2.5 实验过程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4页 |
2.3.1 MIL-88A和MIL-88A衍生物的SEM表征 | 第22-24页 |
2.3.2 MIL-88A的热稳定性 | 第24-25页 |
2.3.3 MIL-88A和MIL-88A衍生物的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5-30页 |
2.3.4 Fe_3O_4@C400修饰电极对N-乙酰半胱氨酸的催化氧化 | 第30-34页 |
2.4 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普鲁士蓝类似物衍生的多孔CoO_x·nH_2O纳米核壳结构及在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35-47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3.2.1 试剂和药品 | 第36页 |
3.2.2 普鲁士蓝类似物的合成 | 第36页 |
3.2.3 多孔CoO_x·nH_2O纳米核壳结构的合成 | 第36-37页 |
3.2.4 CoO_x·nH_2O纳米核壳结构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7页 |
3.2.5 仪器设备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3.3.1 PBA与CoO_x·nH_2O核壳结构的表征 | 第37-42页 |
3.3.2 CoO_x·nH_2O核壳结构修饰的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42-44页 |
3.3.3 CoO_x·nH_2O核壳结构修饰的电极的对葡萄糖的催化氧化 | 第44-46页 |
3.4 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MIL-88A衍生的Fe_2O_3掺杂的碳棒与生物多孔碳复合材料在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2.1 试剂与药品 | 第48页 |
4.2.2 三维功能化洋麻杆生物碳 (3D-FKSC)与 3D-FKSC/MIL-88A的制备 | 第48-49页 |
4.2.3 3D-FKSD /Fe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9页 |
4.2.4 3D-FKSC/ Fe_2O_3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 | 第49页 |
4.2.5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4.3.2 FKSC/MIL-88A生长的探究 | 第52-54页 |
4.3.3 FKSC/Fe_2O_3复合材料表征 | 第54-55页 |
4.3.4 FKSC/Fe_2O_3复合材料在电容器上的应用 | 第55-57页 |
4.4 结论 | 第57-59页 |
论文总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