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单位过失犯罪概述 | 第10-25页 |
第一节 单位过失犯罪的立法指引及范围 | 第10-16页 |
一、过失犯罪的立法指引:第15 条第2 款的“法律有规定” | 第10-12页 |
二、单位犯罪的立法指引:第30 条的“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 | 第12-14页 |
三、单位过失犯罪的范围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单位过失犯罪的立法定义 | 第16-20页 |
一、单位过失犯罪的特征统计 | 第16-17页 |
二、单位过失犯罪的特征分析 | 第17-19页 |
三、立法定义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单位过失犯罪的立法特点 | 第20-25页 |
一、单位过失犯罪的特点统计 | 第20-21页 |
二、单位过失犯罪的特点分析 | 第21-24页 |
三、立法特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单位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基础 | 第25-38页 |
第一节 单位主观过失 | 第25-32页 |
一、单位过失否定论与肯定论的论争 | 第25-29页 |
二、单位过失的本质探究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单位过失行为 | 第32-38页 |
一、单位行为过失 | 第33-34页 |
二、单位监督过失 | 第34-36页 |
三、单位管理过失 | 第36-37页 |
四、样态概述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单位过失犯罪的刑事政策 | 第38-45页 |
第一节 犯罪化的意义 | 第38-43页 |
一、客观基础:单位事故的现实危害 | 第38-40页 |
二、主观基础:单位归责的观念嬗变 | 第40页 |
三、刑事化的制度选择 | 第40-43页 |
第二节 立法扩张的基本原则 | 第43-45页 |
一、限定立法扩张的必要性 | 第43页 |
二、基本原则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