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导论 | 第9-19页 |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 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 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三) 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 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 2. 国内研究 | 第16-17页 |
| 3. 文献综合评论 | 第17-18页 |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 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 2. 论文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 一、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 (一)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 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内涵 | 第19-20页 |
| 2.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的特点 | 第20-21页 |
| (二)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21-24页 |
| 1. 工业化理论、工业强国理论和工业运行质量评价理论的综合辨析 | 第21-22页 |
| 2. 美国、德国、日本提高工业运行质量的经验和启示 | 第22-24页 |
| 二、云南省工业经济运行评价现状研究 | 第24-27页 |
| (一) 云南省工业经济运行评价体系现状 | 第24-26页 |
| 1. 已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经济运行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页 |
| 2. 工业经济运行状况评价工作基础扎实 | 第24-25页 |
| 3. 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工业运行质量 | 第25-26页 |
| (二)当前云南省工业经济运行状况评价存在的不足 | 第26-27页 |
| 1. 运行状况评价的效果无法体现 | 第26页 |
| 2. 对运行质量的重视不够 | 第26页 |
| 3. 运行质量评价工作起步较晚 | 第26-27页 |
| 三、云南省工业经济运行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确定 | 第27-37页 |
| (一)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7页 |
| 1. 科学性原则 | 第27页 |
| 2. 真实性原则 | 第27页 |
| 3. 相关性原则 | 第27页 |
| (二)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第27-28页 |
| (三) 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构建 | 第28页 |
| (四) 指标体系二级指标构建 | 第28-30页 |
| 1. 二级指标构建思路 | 第28-29页 |
| 2. 二级指标构建分析 | 第29-30页 |
| (五) 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构建 | 第30-37页 |
| 1. 具体三级指标的构建 | 第30-35页 |
| 2. 拟定的指标体系框架 | 第35-37页 |
| 四、建立评价模型 | 第37-46页 |
| (一)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7-39页 |
| 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的特性 | 第37页 |
| 2. 确定评价方法 | 第37-39页 |
| (二) 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39-41页 |
| (三) 运用多层次灰色关联法建立评价模型 | 第41-46页 |
| 1. 建立三级指标结构图 | 第41页 |
| 2. 指标权重集合 | 第41-42页 |
| 3. 对三级指标进行单层综合评价 | 第42-43页 |
| 4. 对二级指标进行单层次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 5. 对一级指标进行单层次综合评价 | 第44页 |
| 6. 计算各年云南省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指数 | 第44-46页 |
| 五、云南省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实证分析及措施建议 | 第46-58页 |
| (一) 数据的选取和预处理 | 第46-47页 |
| 1. 评价对象及数据的选取 | 第46页 |
| 2. 样本序列的灰色变换 | 第46-47页 |
| 3. 指标权重排列 | 第47页 |
| (二) 实证分析 | 第47-51页 |
| 1. 对三级指标进行单层次综合评价 | 第47-49页 |
| 2. 对二级指标进行单层次综合评价 | 第49-50页 |
| 3. 对一级指标进行单层次综合评价 | 第50-51页 |
| (三) 实证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 第51-52页 |
| (四) 提高云南省工业运行评价质量的措施建议 | 第52-58页 |
| 1. 保持工业持续稳定增长 | 第52-53页 |
| 2. 提高工业产出效率 | 第53页 |
| 3. 加快对外合作开放 | 第53页 |
| 4. 促进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 第53-54页 |
| 5. 提高工业研发产出水平 | 第54-55页 |
| 6.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 第55-56页 |
| 7. 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附录 | 第60-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