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贷款诈骗罪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贷款诈骗罪的概念及立法演变第9-16页
    第一节 贷款诈骗罪的概念第9-10页
    第二节 贷款诈骗罪罪名之辨析第10-11页
    第三节 贷款诈骗罪的立法演变第11-13页
    第四节 贷款诈骗犯罪出现的原因第13-16页
第二章 贷款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特征第16-27页
    第一节 贷款诈骗罪的主体第16-18页
    第二节 贷款诈骗罪的客体第18-20页
    第三节 贷款诈骗罪主观方面的特征第20-22页
        一、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第20-21页
        二、本罪是目的犯第21-22页
    第四节 贷款诈骗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第22-27页
        一、本罪的犯罪对象第22-23页
        二、对本罪中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解第23页
        三、本罪的行为方式第23-27页
第三章 对贷款诈骗罪的思考和立法建议第27-48页
    第一节 关于对贷款诈骗罪主观方面特征的几点思考第27-41页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存废之争第27-34页
            (一) 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第27-28页
            (二) 笔者对本罪非法占有目的存废问题的看法第28-31页
            (三) 非法占用型贷款诈骗行为应否犯罪化第31-33页
            (四) 对非法占用型贷款诈骗行为犯罪化的立法设计第33-34页
        二、贷款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第34-37页
            (一) 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总原则第34-35页
            (二) 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第35-37页
        三、事后故意的贷款诈骗行为是否可以构成贷款诈骗罪第37-41页
            (一) 事后故意的贷款诈骗行为的概念第37页
            (二) 对事后故意行为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的两种观点第37页
            (三) 笔者对事后故意行为能否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的态度.第37-41页
    第二节 关于对贷款诈骗罪主体特征的思考第41-48页
        一、单位应否纳入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第41-44页
            (一) 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概念第41页
            (二) 围绕立法上是否应该将单位纳入贷款诈骗罪犯罪主体的观点第41-42页
            (三) 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第42-44页
        二、在现行刑法规定下,如何处理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第44-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工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下一篇: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