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牛副流感病毒3型全基因组测序及反向遗传质粒系统建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1页
    1.1 牛副流感病毒3型分子结构及基因型第13-15页
        1.1.1 病毒的发现第13页
        1.1.2 病毒的分子结构第13-14页
        1.1.3 病毒的基因型第14-15页
    1.2 病毒的流行病学及诊断第15-17页
        1.2.1 BPIV3的流行病学第15-16页
        1.2.2 种间传播第16页
        1.2.3 BPIV3的诊断第16-17页
    1.3 BPIV3致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免疫逃避第17-19页
        1.3.1 病毒的复制第17-18页
        1.3.2 病毒的致病机制第18页
        1.3.3 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变化第18-19页
        1.3.4 病毒的免疫逃避第19页
    1.4 BPIV3的预防及嵌合疫苗研究第19-21页
        1.4.1 病毒的治疗及预防第19-20页
        1.4.2 副流感病毒嵌合疫苗第20-21页
    1.5 反向遗传概述第21-22页
    1.6 副黏病毒的复制第22页
        1.6.1. 病毒的侵入第22页
        1.6.2 病毒的合成及释放第22页
    1.7 副黏病毒反向遗传策略研究第22-25页
        1.7.1 体外转录第23页
        1.7.2 体内转录第23-24页
        1.7.3 T7 RNA聚合酶拯救系统第24页
        1.7.4 RNA聚合酶II拯救系统第24-25页
        1.7.5 六碱基原则第25页
    1.8 副黏病毒反向遗传应用研究第25-29页
        1.8.1 基因功能研究第26页
        1.8.2 致病机理研究第26-27页
        1.8.3 弱毒疫苗制备第27页
        1.8.4 嵌合病毒研究第27-28页
        1.8.5 活载体疫苗研究第28-29页
    1.9 小结第29页
    1.10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牛副流感病毒3型全基因组测序及进化分析第31-47页
    2.1 材料第31-32页
        2.1.1 病毒、细胞、菌株和载体第31页
        2.1.2 主要试剂第31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1-32页
        2.1.4 参考毒株第32页
        2.1.5 生物信息学软件第32页
    2.2 方法第32-36页
        2.2.1 病毒分离与纯化第32-33页
        2.2.2 引物设计及合成第33页
        2.2.3 RT-PCR扩增第33-34页
        2.2.4 T-A克隆第34-35页
        2.2.5 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第35页
        2.2.6 重组质粒的鉴定第35页
        2.2.7 病毒TCID50鉴定及理化特性分析第35-36页
        2.2.8 血凝性实验第36页
    2.3 结果第36-44页
        2.3.1 噬斑纯化结果第36-37页
        2.3.2 RT-PCR扩增结果第37页
        2.3.3 NX49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同源性比较、进化树构建及抗原蛋白三级结构预测第37-43页
        2.3.4 病毒TCID50及理化特性分析结果第43页
        2.3.5 血凝实验结果第43-44页
    2.4 讨论第44-47页
第三章 牛副流感病毒3型全长质粒构建第47-55页
    3.1 BPIV3全长基因组克隆构建策略第47-49页
    3.2 材料第49页
        3.2.1 病毒、细胞、菌株和载体第49页
        3.2.2 主要试剂第49页
    3.3 方法第49-51页
        3.3.1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49页
        3.3.2 载体改造及全长质粒构建第49-51页
    3.4 结果第51-54页
        3.4.1 改造质粒鉴定结果第51-52页
        3.4.2 各片段扩增结果第52-53页
        3.4.3 全长克隆酶切鉴定结果第53页
        3.4.4 酶切位点改造测序峰值图第53-54页
    3.5 讨论第54-55页
第四章 辅助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55-61页
    4.1 材料第55页
        4.1.1 细胞及质粒第55页
        4.1.2 主要试剂第55页
    4.2 方法第55-57页
        4.2.1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55-56页
        4.2.2 PCR扩增及纯化第56页
        4.2.3 辅助质粒构建第56页
        4.2.4 全长基因组克隆质粒及辅助质粒的大量制备第56页
        4.2.5 制备转染细胞第56页
        4.2.6 辅助质粒的转染及鉴定第56-57页
    4.3 结果第57-59页
        4.3.1 辅助质粒PCR及双酶切鉴定第57页
        4.3.2 质粒浓度测定第57-58页
        4.3.3 RT-PCR检测结果第58页
        4.3.4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第58-59页
    4.4 讨论第59-61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81页
致谢第81-83页
个人简历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三齿线虫线粒体全基因组扩增与亲缘关系分析
下一篇:检测牛奶中布鲁氏菌套式PCR试剂盒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