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专利交叉许可相关概念分析 | 第11-17页 |
第一节 专利许可 | 第11-12页 |
一、专利许可的概念 | 第11页 |
二、专利许可的分类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专利交叉许可 | 第12-14页 |
一、专利交叉许可的概念 | 第12页 |
二、专利交叉许可的特征 | 第12-13页 |
三、专利交叉许可分类 | 第13-14页 |
第三节 专利交叉许可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7页 |
一、交叉许可与专利联营 | 第14-15页 |
二、交叉许可与回馈授权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专利交叉许可的利弊效应分析 | 第17-22页 |
第一节 专利权交叉许可的法理基础及其积极效果分析 | 第17-19页 |
一、专利交叉许可的专利法和合同法的法理基础 | 第17-18页 |
二、专利交叉许可有助于清除障碍性专利,促进创新 | 第18-19页 |
三、专利交叉许可有助于降低侵权风险,避免侵权诉讼 | 第19页 |
第二节 专利权交叉许可的排除、限制竞争影响分析 | 第19-22页 |
一、专利交叉许可易于促成横向垄断 | 第19-20页 |
二、专利交叉许可可能会降低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 第20页 |
三、专利交叉许可有可能会构筑第三方进入相关市场的门槛 | 第20-21页 |
四、排他性交叉许可会造成专利技术的低效使用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专利交叉许可反垄断法规则的比较法观察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美国立法与判例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欧盟立法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日本立法 | 第25-27页 |
第四节 加拿大立法 | 第27页 |
第五节 中国台湾地区立法 | 第27-28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专利交叉许可的反垄断法分析思路 | 第30-40页 |
第一节 相关市场界定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许可人是否拥有市场支配地位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排除、限制竞争的相关因素考量 | 第34-36页 |
一、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中限制行为的形式及其程度 | 第34页 |
二、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当事人之间是否具有竞争关系 | 第34-35页 |
三、竞争者的反应及潜在竞争因素的考量 | 第35-36页 |
四、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当事人的主观状态 | 第36页 |
第四节 竞争效果判定 | 第36-40页 |
一、现实影响与潜在影响 | 第36-37页 |
二、是否存在豁免因素 | 第37-38页 |
三、积极效果分析与反竞争影响比较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我国立法及其改进建议 | 第40-45页 |
第一节 我国相关立法总结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立法改进建议 | 第41-45页 |
一、加快制定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 第42页 |
二、在坚持合理原则的基础上,类型化规定限制形式 | 第42-43页 |
三、恰当协调反垄断法与专利法之关系 | 第43页 |
四、关注不同产业领域的差异性,制定相应规则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