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信仰博弈与大学生科学信仰的确立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11-17页
一 信仰与信仰博弈第17-25页
    (一) 信仰第17-22页
        1 信仰的内涵第17-18页
        2 信仰的类型第18-19页
        3 科学信仰的特点第19-21页
        4 科学信仰的功能第21-22页
    (二)信仰博弈第22-25页
        1 信仰博弈的含义第22-23页
        2 信仰博弈的表现形式第23页
        3 信仰博弈的现状第23-25页
二 信仰博弈产生的原因第25-33页
    (一) 社会原因第25-29页
        1 世界政治多极化与发展缓慢的政治体制改革第25-26页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与文化冲突第26-27页
        3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的变迁与西方文化的渗透第27-28页
        4 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与日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第28-29页
    (二) 个人原因第29-33页
        1 大学生信仰知识欠缺第29-30页
        2 大学生信仰选择的不确定性第30页
        3 大学生信仰辨识能力不足第30-31页
        4 大学生信仰意志偏执第31-33页
三 信仰博弈对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消极影响第33-42页
    (一) 导致大学生的信仰弱化第33-36页
        1 信仰的稳定性降低第33-34页
        2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导性产生怀疑第34-35页
        3 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志力比较薄弱第35-36页
    (二) 导致大学生的信仰扭曲第36-38页
        1 信仰趋向世俗功利化第36页
        2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条化认识第36-37页
        3 信仰缺乏理想的支撑第37-38页
    (三) 导致大学生的信仰模糊第38-42页
        1 信仰迷茫现象普遍第38-39页
        2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认同感第39-40页
        3 信仰呈现多元化态势第40-42页
四 信仰博弈背景下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途径第42-52页
    (一) 运用价值澄清理论,厘清科学信仰与非科学信仰的界限第42-45页
        1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仰选择能力第42-43页
        2 利用多种策略引导大学生区分信仰第43-44页
        3 关注大学生生活的同时突出信仰体验第44-45页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大学生信仰选择指明方向第45-48页
        1 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弘扬与宣传第45-46页
        2 正确理解并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内涵第46-47页
        3 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第47-48页
    (三)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抵制非科学信仰的不良影响第48-52页
        1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第48-49页
        2 完善信仰理论教育,积极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理论作斗争第49-50页
        3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扬弃西方文化对信仰的不良影响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58页
后记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学成果清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涉县土地改革研究(193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