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背景 | 第14-20页 |
2.1 空间对象 | 第14页 |
2.2 参考框架 | 第14-15页 |
2.3 空间方向关系分类 | 第15-16页 |
2.4 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4.1 锥形模型 | 第16页 |
2.4.2 投影模型 | 第16-18页 |
2.4.3 MBR 模型 | 第18页 |
2.4.4 OIM 模型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二维离散空间网格交互模型 | 第20-28页 |
3.1 二维离散空间网格交互模型(GIM) | 第20-22页 |
3.1.1 网格交互模型的空间划分方法 | 第20-21页 |
3.1.2 网格交互模型空间方向关系的判定方法 | 第21-22页 |
3.2 网格交互模型(GIM)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3.2.1 GIM 模型网格划分后的粒度覆盖问题 | 第22-23页 |
3.2.2 网格粒度可跳转导致的空间信息不确定性 | 第23-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二维离散空间方向关系模型 | 第28-42页 |
4.1 分离对象的方向关系的判定 | 第28-33页 |
4.2 内部对象的方向关系的判定 | 第33-34页 |
4.3 二维离散空间方向关系模型形式化定义 | 第34-41页 |
4.3.1 RDTDS 模型的形式化表示 | 第35-36页 |
4.3.2 RDTDS 模型方向关系的形式化定义 | 第36-38页 |
4.3.3 RDTDS 模型空间对象分布状态形式化表示 | 第38-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演示系统 | 第42-48页 |
5.1 系统环境 | 第42-43页 |
5.1.1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 第42页 |
5.1.2 主要功能 | 第42-43页 |
5.2 系统实现 | 第43-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2 未来工作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