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二、仲裁机构概述 | 第8-12页 |
(一) 仲裁机构的界定 | 第8页 |
(二) 仲裁机构的性质——民间性 | 第8-10页 |
(三) 仲裁机构的设置 | 第10-12页 |
1、仲裁机构设于商会之内 | 第10页 |
2、仲裁机构独立设置 | 第10-11页 |
3、既有行业协会内设立的仲裁机构,又有独立设置的仲裁机构 | 第11页 |
4、设立多个仲裁机构并设全国的仲裁协调机构 | 第11-12页 |
三、我国仲裁机构的行政化现状及原因 | 第12-25页 |
(一) 行政化——仲裁机构的中国特色 | 第12-14页 |
(二) 我国仲裁机构的行政化表现 | 第14-19页 |
1、仲裁机构的组织结构行政化 | 第14-16页 |
2、仲裁机构的管理方式行政化 | 第16-18页 |
3、仲裁机构的运作机制行政化 | 第18-19页 |
(三) 对我国仲裁机构行政化成因的解读 | 第19-25页 |
1、从1994 年制定仲裁法所处的历史客观条件解释行政化原因 | 第19-21页 |
2、从“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的选择解释行政化原因 | 第21-23页 |
3、从文化角度解释行政化原因 | 第23-25页 |
四、仲裁机构去行政化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仲裁委为例 | 第25-31页 |
(一) 对仲裁机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 第25-27页 |
(二) 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 第27-28页 |
(三) 完善仲裁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坚持仲裁专业特色 | 第28-31页 |
五、分析与讨论 | 第31-38页 |
(一) 过程论的理论视角 | 第31-33页 |
(二) 作为过程的去行政化 | 第33-36页 |
(三) 经验研究上的延伸 | 第36-38页 |
六、结语:制度变迁的道路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谢辞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