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选题依据第12-13页
        1.1.3 提出问题第13页
    1.2 研究综述第13-18页
        1.2.1 国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第13-15页
        1.2.2 国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第15-18页
    1.3 理论依据第18-19页
        1.3.1 公共治理理论第18页
        1.3.2 政府管制理论第18页
        1.3.3 政府职能理论第18页
        1.3.4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页
    1.5 研究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困局第22-31页
    2.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第22-25页
        2.1.1 我国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演变第22-24页
        2.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各时期存在的问题第24页
        2.1.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走向第24-25页
    2.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困局第25-26页
        2.2.1 法律法规适应性滞后第25页
        2.2.2 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第25-26页
        2.2.3 监管责任难以完全落实第26页
        2.2.4 监管资源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合力第26页
        2.2.5 整体行政效能不高第26页
    2.3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典型性第26-31页
        2.3.1 典型性分析第26-27页
        2.3.2 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国家机构改革一致性分析第27-31页
第三章 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案例描述第31-41页
    3.1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背景第31页
        3.1.1 社会背景第31页
        3.1.2 机构改革第31页
    3.2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第31-33页
        3.2.1 监管对象现状第31-32页
        3.2.2 政府监管现状第32-33页
    3.3 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做法第33-36页
        3.3.1 理顺监管机构内部管理,推进制度机制创新第33页
        3.3.2 落实监管责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第33-34页
        3.3.3 全面开展专项整治,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第34-35页
        3.3.4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工作效率第35页
        3.3.5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第35-36页
    3.4 机构改革后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成效第36-39页
        3.4.1 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第36页
        3.4.2 市场秩序更加规范第36-37页
        3.4.3 食品安全风险明显降低第37页
        3.4.4 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第37页
        3.4.5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第37-39页
    3.5 典型性要素说明第39-41页
        3.5.1 研究时间界定第39-40页
        3.5.2 监管责任机制第40页
        3.5.3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第40页
        3.5.4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第40页
        3.5.5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第40-41页
第四章 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分析第41-47页
    4.1 建立监管责任机制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第41页
    4.2 建立监管责任机制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第41页
    4.3 主要措施分析第41-47页
        4.3.1 充分发挥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第41-43页
        4.3.2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第43-45页
        4.3.3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第45-47页
第五章 新都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第47-60页
    5.1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第47页
    5.2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第47页
    5.3 主要措施分析第47-60页
        5.3.1 突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第47-48页
        5.3.2 深化食品溯源和市场准入管理第48-49页
        5.3.3 开展专项整治第49-55页
        5.3.4 开展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建立风险监测信息通报处置机制第55-60页
第六章 新都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分析第60-64页
    6.1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手段第60页
    6.2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第60页
    6.3 主要措施分析第60-64页
        6.3.1 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案件会商制度第60-61页
        6.3.2 建立食品安全案件查处目标管理制度第61-64页
第七章 新都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分析第64-70页
    7.1 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终出路第64页
    7.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第64-65页
    7.3 主要措施分析第65-70页
        7.3.1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第65-66页
        7.3.2 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第66页
        7.3.3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第66-68页
        7.3.4 实施有奖举报第68-70页
第八章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第70-74页
    8.1 以责任机制建设为前提可破解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的问题第70-71页
    8.2 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为主要内容可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第71-72页
    8.3 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抓手可克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滞后第72-73页
    8.4 以推动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为方向可提高整体行政效能第73-74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8页
    9.1 结论第74-77页
        9.1.1 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第75页
        9.1.2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机制第75-76页
        9.1.3 加大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力度第76页
        9.1.4 依法行政第76-77页
        9.1.5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第77页
    9.2 我国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氟化光敏聚合物光交叉复用集成波导芯片研制
下一篇:高精度双向数控恒流源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