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1.1 玉米容重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1.1 容重与产量的关系 | 第12页 |
1.1.2 容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1.1.3 玉米容重及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 玉米复杂性状的研究方法 | 第15-26页 |
1.2.1 QTL定位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1.2.2 玉米遗传连锁图谱与IBM群体 | 第16-24页 |
1.2.3 QTL定位的方法 | 第24-26页 |
1.3 新一代高密度连锁遗传图谱BIN MAP | 第26-31页 |
1.3.1 Bin map简介 | 第26-27页 |
1.3.2 Bin map在作物复杂性状基因定位中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3.3 本课题组所构建的玉米Bin map高密度连锁图谱 | 第29-31页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1页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3.2 技术路线 | 第32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2-35页 |
3.3.1 田间试验 | 第32页 |
3.3.2 玉米容重及其相关性状表型鉴定 | 第32-33页 |
3.3.3 表型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3-34页 |
3.3.4 Binmap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4页 |
3.3.5 玉米容重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34-3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5-53页 |
4.1 表型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4.2 两点联合方差分析 | 第36-37页 |
4.3 各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4.4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38-39页 |
4.5 QTL结果分析 | 第39-53页 |
4.5.1 百粒重QTL定位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5.2 籽粒含水量QTL定位结果分析 | 第49页 |
4.5.3 容重QTL定位结果分析 | 第49页 |
4.5.4 粒长QTL定位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5.5 粒宽QTL定位结果分析 | 第50页 |
4.5.6 粒厚QTL定位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5.7 在两地和两点联合分析中都稳定表达的QTL | 第51-53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53-58页 |
5.1 各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5.2 性状QTL定位结果讨论 | 第54-56页 |
5.2.1 容重 | 第54页 |
5.2.2 百粒重 | 第54页 |
5.2.3 籽粒水分含量 | 第54-55页 |
5.2.4 粒长 | 第55页 |
5.2.5 粒宽 | 第55页 |
5.2.6 粒厚 | 第55页 |
5.2.7 小结 | 第55-56页 |
5.3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