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机制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协同文本编辑系统和对等网络平台介绍 | 第12-38页 |
2.1 协同编辑系统介绍 | 第12-17页 |
2.1.1 协同编辑器概念 | 第12-14页 |
2.1.2 协同系统实例 | 第14-16页 |
2.1.3 当前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2 并发控制算法研究 | 第17-26页 |
2.2.1 传统并发控制算法 | 第17-18页 |
2.2.2 乐观的并发控制算法 | 第18-24页 |
2.2.3 乐观并发控制算法的比较 | 第24-26页 |
2.3 对等网络平台介绍 | 第26-37页 |
2.3.1 JXTA概述 | 第26页 |
2.3.2 JXTA基本概念 | 第26-31页 |
2.3.3 JXTA协议 | 第31-36页 |
2.3.4 JXTA架构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第38-48页 |
3.1 协同编辑系统的系统需求 | 第38页 |
3.2 协同编辑系统总体设计 | 第38-41页 |
3.2.1 功能流程设计 | 第38-40页 |
3.2.2 MVC模式设计 | 第40-41页 |
3.3 并发控制算法的设计及改进 | 第41-47页 |
3.3.1 并发控制算法设计 | 第41-45页 |
3.3.2 并发控制算法改进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协同文本编辑器服务层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74页 |
4.1 服务层的设计 | 第48-49页 |
4.2 服务层共享对象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1页 |
4.2.1 对等机 | 第49-50页 |
4.2.2 对等组 | 第50页 |
4.2.3 管道 | 第50-51页 |
4.3 服务层的组代理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55页 |
4.3.1 对等机的管理 | 第52-54页 |
4.3.2 组的管理 | 第54-55页 |
4.4 服务层的消息处理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64页 |
4.4.1 StartJXTA类 | 第58-60页 |
4.4.2 管道创建服务 | 第60-61页 |
4.4.3 通信服务 | 第61-62页 |
4.4.4 接收服务 | 第62-63页 |
4.4.5 发送服务 | 第63-64页 |
4.5 并发控制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 第64-73页 |
4.5.1 文件修改的发送和远程修改的整合 | 第65-66页 |
4.5.2 服务层Undo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66-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协同编辑系统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 | 第74-93页 |
5.1 应用层的设计 | 第74-76页 |
5.2 应用层对象的设计与实现 | 第76-78页 |
5.3 用户界面显示模块 | 第78-82页 |
5.3.1 视图修改 | 第78-80页 |
5.3.2 Undo机制 | 第80-81页 |
5.3.3 颜色标注 | 第81-82页 |
5.4 编辑会话管理模块 | 第82-88页 |
5.4.1 用户加入组模块 | 第82-84页 |
5.4.2 用户退出组模块 | 第84-85页 |
5.4.3 容错机制模块 | 第85-88页 |
5.5 编辑文本模块 | 第88-91页 |
5.5.1 总体流程 | 第88-89页 |
5.5.2 本地操作的生成 | 第89-91页 |
5.5.3 远程操作的执行 | 第9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协同编辑系统的测试 | 第93-99页 |
6.1 协同编辑系统的功能测试 | 第93-95页 |
6.2 协同编辑系统的性能测试及比较 | 第95-98页 |
6.2.1 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95-97页 |
6.2.2 系统性能比较 | 第97-9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