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海归”与小说
论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57页 |
历史处境:危机与过渡中的晚清 | 第10-18页 |
个人处境:海归生平及相关履历 | 第18-50页 |
研究现状 | 第50-57页 |
第一章 写作 | 第57-108页 |
写作的实力 | 第57-93页 |
写作基本状况以及写作的分量 | 第57-60页 |
写不长、写不完以及未予实践的写作计划 | 第60-69页 |
翻译:能力、态度 | 第69-75页 |
尤好议论 | 第75-80页 |
语言观念与写作之实践 | 第80-93页 |
写作与交游 | 第93-108页 |
横滨-东京 | 第93-98页 |
南洋-香港-广州 | 第98-103页 |
上海及其它 | 第103-108页 |
第二章 立意 | 第108-159页 |
国家、国民 | 第108-143页 |
民族主义在中国兴起 | 第108-112页 |
亡国忧与强国梦 | 第112-118页 |
排满 | 第118-124页 |
新民 | 第124-128页 |
精神 | 第128-133页 |
智识 | 第133-135页 |
以女性故事书写为例 | 第135-139页 |
小结:海归、小说、民族主义 | 第139-143页 |
社会、世情&趣味、消闲&人道、审美 | 第143-159页 |
社会、世情 | 第143-148页 |
趣味、消闲 | 第148-154页 |
人道、审美 | 第154-159页 |
第三章 小说传统 | 第159-198页 |
选择:文人旨趣与大众旨归 | 第159-169页 |
中国小说的两种传统以及海归之取舍 | 第159-162页 |
笔记式微,演义又兴 | 第162-169页 |
旧小说批判 | 第169-186页 |
“小说”及其境遇 | 第169-174页 |
思想批判 | 第174-186页 |
艺术分析、批评传统及其他 | 第186-198页 |
艺术分析 | 第186-190页 |
小说批评传统 | 第190-198页 |
第四章 在市场中 | 第198-249页 |
办报和刊载小说 | 第199-220页 |
海归热衷办报 | 第199-209页 |
重视小说刊载 | 第209-220页 |
办书局和印行小说 | 第220-227页 |
横滨、东京 | 第220-222页 |
上海、广州 | 第222-227页 |
海归著译小说在市场中 | 第227-249页 |
进入市场 | 第228-235页 |
领起风气 | 第235-249页 |
结语 | 第249-258页 |
参考文献 | 第258-265页 |
1、专著 | 第258-263页 |
文学类 | 第258-260页 |
历史类 | 第260-263页 |
2、论文 | 第263-265页 |
附录 | 第265-555页 |
附录1 晚清海归及其相关小说活动述略 | 第265-480页 |
附录2 海归创作小说相关情况统计表 | 第480-488页 |
附录3 海归翻译小说相关情况统计表 | 第488-494页 |
附录4 海归评点小说相关情况统计表 | 第494-498页 |
附录5 海归小说报载及单行本刊行情况统计表 | 第498-540页 |
附录6 海归所办书局发行及销售小说情况统计表 | 第540-555页 |
后记 | 第55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