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1 北京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 | 第10-12页 |
1.1.2 潮白河现状及引温济潮工程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再生水利用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监测方案及研究方法 | 第20-31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3页 |
2.1.1 水文、气象、地质 | 第20-21页 |
2.1.2 潮白河概况 | 第21-23页 |
2.2 水质监测 | 第23-24页 |
2.2.1 采样点布设 | 第23页 |
2.2.2 采样时间及频率 | 第23-24页 |
2.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24页 |
2.2.4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3 浮游植物监测 | 第24-25页 |
2.3.1 采样点布设 | 第24页 |
2.3.2 采样时间及频率 | 第24-25页 |
2.3.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25页 |
2.3.4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4 浮游动物监测 | 第25-26页 |
2.4.1 采样点布设、采样时间、频率 | 第25页 |
2.4.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25-26页 |
2.4.3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6页 |
2.5 底栖动物监测 | 第26-27页 |
2.5.1 采样点布设、采样时间、频率 | 第26页 |
2.5.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26页 |
2.5.3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6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31页 |
2.6.1 水质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2.6.2 数理统计分析 | 第28页 |
2.6.3 浮游动物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2.6.4 底栖生物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2.6.5 富营养状态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第3章 再生水补水的潮白河河段水环境特征分析 | 第31-45页 |
3.1 潮白河水质评价 | 第31-37页 |
3.1.1 研究区水功能区划 | 第31页 |
3.1.2 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3.1.3 水质参数统计分析 | 第33-37页 |
3.2 潮白河水生生物评价 | 第37-42页 |
3.2.1 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3.2.2 河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3.2.3 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3.3 潮白河营养状态评价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再生水补水的潮白河河段水质和水生态变化趋势分析 | 第45-59页 |
4.1 潮白河水质和水生态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45-51页 |
4.1.1 潮白河水质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45-48页 |
4.1.2 潮白河水生态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48-51页 |
4.2 潮白河水质和水生态的年际变化分析 | 第51-58页 |
4.2.1 潮白河水质的年际变化特征 | 第51-55页 |
4.2.2 潮白河水生态的年季变化特征 | 第55-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