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甲醇/乙醇氧化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水电解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1 析氢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2 析氧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Au@Pd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1页 |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18-19页 |
2.2.2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9-20页 |
2.2.3 墨水电极的制备 | 第20页 |
2.2.4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 | 第20-21页 |
2.2.5 Au@Pd /C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 | 第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31页 |
2.3.1 Au@Pd/C的XRD表征分析 | 第21-22页 |
2.3.2 Au@Pd /C的CV表征 | 第22页 |
2.3.3 Au@Pd/C的乙醇氧化性能 | 第22-24页 |
2.3.4 Au@Pd/C的甲醇氧化性能 | 第24-25页 |
2.3.5 Au@Pd/C乙醇氧化性能和甲醇氧化性能比较 | 第25页 |
2.3.6 Au@Pd/C与AuPd/C的甲醇氧化性能的比较 | 第25-26页 |
2.3.7 Au粒径对Au@Pd醇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26-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Au-Cu、Au-Cu@Pt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32-46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5页 |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2-33页 |
3.2.2 Au-Cu合金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3 Au-Cu/C催化剂的物理表征 | 第34页 |
3.2.4 Au-Cu/C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3.3.1 Au-Cu/C催化剂的SEM分析 | 第35页 |
3.3.2 Au-Cu/C纳米粒子的XRD分析 | 第35-36页 |
3.3.3 不同比例Au-Cu/C催化剂的循环伏安(CV)表征 | 第36-37页 |
3.3.4 不同比例Au-Cu/C催化剂的氧还原(ORR)电催化 | 第37-39页 |
3.3.5 Au-Cu/C催化剂ORR反应电子数 | 第39-40页 |
3.3.6 不同比例Au-Cu/C催化剂的氧析出(OER)电催化 | 第40-41页 |
3.3.7 Au_3Cu@xMLPt/C的CV表征 | 第41-43页 |
3.3.8 Au_3Cu@100MLPt/C析氢(HER)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Au-Ti O_2/CP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6-62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6-47页 |
4.2.2 Au-TiO_2/CP催化剂的制备 | 第47-48页 |
4.2.3 密度泛函理论 | 第48页 |
4.2.4 Au-TiO_2/CP催化剂的表征 | 第48页 |
4.2.5 Au-TiO_2/CP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 | 第48-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4.3.1 DFT计算 | 第49页 |
4.3.2 Au-TiO_2/CP的SEM表征 | 第49-50页 |
4.3.3 Au-TiO_2/CP的XRD表征 | 第50-51页 |
4.3.4 Au-TiO_2/CP的XPS表征 | 第51-52页 |
4.3.5 Au_2-TiO_2/CP的CV | 第52-54页 |
4.3.6 Au_2-TiO_2/CP的HER | 第54-59页 |
4.3.7 Au_2-TiO_2/CP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