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4页
        1.2.1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概念与内涵第12-13页
        1.2.2 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特征第13-14页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第14-17页
        1.3.1 相关理论第14页
        1.3.2 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3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21页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18页
        1.4.2 本文的创新点第18-19页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机理分析第21-32页
    2.1 科技创新的融资特点第21-23页
        2.1.1 高成本第21页
        2.1.2 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第21-23页
        2.1.3 周期性第23页
    2.2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第23-28页
        2.2.1 资本形成机制第23-25页
        2.2.2 信息揭示机制第25-26页
        2.2.3 风险分散机制第26-27页
        2.2.4 调控约束机制第27-28页
    2.3 金融支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条件第28-32页
        2.3.1 正外部效应原则第28页
        2.3.2 需求吻合原则第28-29页
        2.3.3 金融深化条件第29-32页
第3章 我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现状第32-44页
    3.1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现状第32-36页
        3.1.1 科技创新的投入现状第32-34页
        3.1.2 科技创新的成果产出现状第34-35页
        3.1.3 高技术产业发展第35-36页
    3.2 我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分析第36-40页
        3.2.1 我国科技金融的体系建设现状第36-38页
        3.2.2 我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来源与应用情况第38-40页
    3.3 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分析第40-44页
        3.3.1 金融深化现状分析第40-41页
        3.3.2 经济金融化现状分析第41-42页
        3.3.3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分析第42-44页
第4章 基于VAR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4-56页
    4.1 模型确定与指标选取第44-48页
        4.1.1 向量自回归模型第44页
        4.1.2 指标选取第44-47页
        4.1.3 数据样本的选择第47页
        4.1.4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第47-48页
    4.2 基于VAR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应用第48-51页
        4.2.1 平稳性检验第48页
        4.2.2 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8-50页
        4.2.3 VAR模型建立与单位根检验第50-51页
    4.3 脉冲响应结果分析第51-53页
    4.4 结论第53-56页
第5章 制约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第56-64页
    5.1 基础科研投入薄弱第56-58页
        5.1.1 基础科研资源投入总量不足第57页
        5.1.2 基础科研与试验发展之间存在资源错配第57-58页
    5.2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缓慢导致创新需求潜力不足第58-59页
        5.2.1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增速放缓第58页
        5.2.2 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增速放缓第58-59页
        5.2.3 高技术产业利润增长放缓第59页
    5.3 现有融资模式对创新主体的支持能力不足第59-64页
        5.3.1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信贷融资成本高第60-61页
        5.3.2 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融资能力有限第61-62页
        5.3.3 科技保险处于起步阶段,创新风险应对存在空白第62-64页
第6章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第64-73页
    6.1 效率提升路径第64-66页
        6.1.1 完善利率定价机制第64-65页
        6.1.2 发挥政策金融的引导作用第65-66页
        6.1.3 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第66页
    6.2 资本聚集路径第66-69页
        6.2.1 提高科技信贷支持力度第67页
        6.2.2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第67-68页
        6.2.3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第68-69页
        6.2.4 创新技术产权交易形式第69页
    6.3 风险控制路径第69-71页
        6.3.1 扩大科技保险业务规模第69-70页
        6.3.2 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披露制度第70-71页
    6.4 保障措施建设路径第71-73页
        6.4.1 加强金融监管第71页
        6.4.2 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第71-72页
        6.4.3 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导师简介第79-80页
作者简介第80-8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支持承德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临港产业共生系统的形成与演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