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混合延时继电器的设计与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的来源 | 第9页 |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可编程混合延时继电器总体方案设计 | 第15-24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产品技术指标及性能要求 | 第15-18页 |
| 2.3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8-23页 |
| 2.3.1 可编程延时模块的设计方案 | 第18-20页 |
| 2.3.2 产品的结构设计方案 | 第20-21页 |
| 2.3.3 产品的软件设计方案 | 第21-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可编程延时继电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24-38页 |
| 3.1 引言 | 第24页 |
| 3.2 可编程延时模块的设计 | 第24-26页 |
| 3.2.1 硬件电路设计 | 第24-25页 |
| 3.2.2 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 3.3 可编程延时继电器的结构设计 | 第26-29页 |
| 3.4 可编程延时继电器的软件设计 | 第29-37页 |
| 3.4.1 状态判定程序 | 第31-33页 |
| 3.4.2 延时程序模块 | 第33-34页 |
| 3.4.3 编程程序模块 | 第34-36页 |
| 3.4.4 固化程序模块 | 第36页 |
| 3.4.5 软件测评情况 | 第36-3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可编程延时继电器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 第38-50页 |
| 4.1 引言 | 第38页 |
| 4.2 延时模块的热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 4.3 可编程延时继电器的耐力学环境分析 | 第40-45页 |
| 4.4 可编程延时继电器的抗干扰分析 | 第45-49页 |
| 4.4.1 电压浪涌 | 第45-46页 |
| 4.4.2 尖峰脉冲和交替瞬变电压 | 第46-47页 |
| 4.4.3 电源瞬时断电 | 第47-4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可编程延时继电器的试验验证 | 第50-56页 |
| 5.1 引言 | 第50页 |
| 5.2 产品装配生产情况 | 第50-51页 |
| 5.2.1 三个连续批生产情况 | 第50-51页 |
| 5.2.2 装配生产出现的失效模式及纠正措施 | 第51页 |
| 5.3 产品鉴定检验情况 | 第51-53页 |
| 5.3.1 鉴定试验 | 第51-52页 |
| 5.3.2 检查试验 | 第52-53页 |
| 5.4 产品使(试)用情况 | 第53页 |
| 5.5 产品主要性能比较 | 第53-55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