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整体上市的绩效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3-15页 |
1.2.3 文献综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整体上市概念 | 第18页 |
2.1.2 整体上市模式 | 第18-20页 |
2.2 整体上市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企业边界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关联交易理论 | 第22页 |
2.2.4 同业竞争理论 | 第22-23页 |
2.3 绩效评价方法 | 第23-25页 |
2.3.1 市场绩效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2.3.2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页 |
2.3.3 本文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上海建工整体上市概述 | 第25-32页 |
3.1 整体上市涉及方概况 | 第25-29页 |
3.1.1 上海建工 | 第25-26页 |
3.1.2 建工集团 | 第26-29页 |
3.2 上海建工整体上市原因 | 第29页 |
3.3 上海建工整体上市方案及过程 | 第29-32页 |
3.3.1 上海建工整体上市方案 | 第29-31页 |
3.3.2 上海建工整体上市全过程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上海建工整体上市的绩效分析 | 第32-47页 |
4.1 整体上市的市场反应 | 第32-34页 |
4.1.1 上海建工整体上市股价反应 | 第32页 |
4.1.2 上海建工整体上市公告效应 | 第32-34页 |
4.2 财务绩效分析 | 第34-43页 |
4.2.1 成长能力分析 | 第34-37页 |
4.2.2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4.2.3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8-41页 |
4.2.4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1-43页 |
4.3 整体上市提升绩效根源分析 | 第43-45页 |
4.3.1 注入高质量标的资产 | 第43页 |
4.3.2 关联交易减少 | 第43-44页 |
4.3.3 产业链完善,形成规模效应 | 第44-45页 |
4.4 上海建工整体上市绩效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7-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5.2 案例启示 | 第47-48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附件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