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阐释 | 第9-11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新闻叙事学理论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大众传媒与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 | 第13-16页 |
1.2.3 “老漂族”报道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4 小结 | 第17页 |
1.3 研究路径、研究方法及创新思路 | 第17-19页 |
1.3.1 研究路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创新思路 | 第18-19页 |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1.4.1 “老漂族”定义 | 第19页 |
1.4.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第2章 从社会议题到媒介议题 | 第21-31页 |
2.1 作为社会议题的 “老漂族” | 第21-24页 |
2.1.1 中国的 “老漂族”现象 | 第21-22页 |
2.1.2 官方话语中的 “老漂族” | 第22页 |
2.1.3 学界关注下的 “老漂族” | 第22-23页 |
2.1.4 媒体话语中的 “老漂族” | 第23-24页 |
2.2 作为媒介议题的 “老漂族” | 第24-30页 |
2.2.1 样本选择与类目建构 | 第24-25页 |
2.2.2 “老漂族”报道概况 | 第25-29页 |
2.2.3 被建构的 “老漂族” | 第29-30页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我国都市报 “老漂族”报道的叙事分析 | 第31-43页 |
3.1 “老漂族”叙事框架建构的分析 | 第31-32页 |
3.1.1 以点带面的框架 | 第31-32页 |
3.1.2 政策先行的框架 | 第32页 |
3.2 “老漂族”叙事策略分析 | 第32-41页 |
3.2.1 “老漂族”报道之叙述者 | 第32-35页 |
3.2.2 “老漂族”报道之叙事视角 | 第35-37页 |
3.2.3 “老漂族”报道之叙事时间 | 第37-41页 |
3.2.4 “老漂族”报道之叙事结构 | 第41页 |
3.3 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老漂族”媒介形象建构动因分析与改进策略探讨 | 第43-50页 |
4.1 我国都市报 “老漂族”形象建构动因分析 | 第43-46页 |
4.1.1 “原型沉淀”效应激活 “集体记忆” | 第43-44页 |
4.1.2 主流意识形态建构 | 第44-45页 |
4.1.3 媒体价值追求使然 | 第45-46页 |
4.2 我国都市报 “老漂族”报道的改进策略探讨 | 第46-49页 |
4.2.1 利用官方赋权,拓宽报道话语空间 | 第46-47页 |
4.2.2 加强报道力度,主动设置议题 | 第47页 |
4.2.3 摒弃预设立场,突破主导叙事框架 | 第47-48页 |
4.2.4 丰富报道议题,提升 “老漂族”话语分量 | 第48-49页 |
4.3 小结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A | 第55-58页 |
附录B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