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4页 |
1.1 概述 | 第14页 |
1.2 β-葡聚糖概述 | 第14-15页 |
1.2.1 β-葡聚糖的结构 | 第14-15页 |
1.3 酵母β-葡聚糖 | 第15-17页 |
1.3.1 酵母β-葡聚糖的来源 | 第15-16页 |
1.3.2 酵母细胞壁的结构 | 第16页 |
1.3.3 酵母β-葡聚糖的功能 | 第16-17页 |
1.4 酵母β-葡聚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5 酵母β-葡聚糖的生产工艺 | 第18-20页 |
1.5.1 酸法浸提酵母β-葡聚糖 | 第18页 |
1.5.2 碱法浸提酵母β-葡聚糖 | 第18-19页 |
1.5.3 酶-碱法浸提酵母β-葡聚糖 | 第19页 |
1.5.4 超声法浸提酵母β-葡聚糖 | 第19-20页 |
1.6 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技术 | 第20-22页 |
1.6.1 重离子辐照诱变效应 | 第20-21页 |
1.6.2 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7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重离子辐照诱变面包酵母效应研究及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24-39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2.1 实验菌种 | 第24页 |
2.2.2 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2.2.3 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面包酵母菌悬液样品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重离子辐照诱变方法 | 第26页 |
2.3.3 存活率曲线及正、负突变率曲线的绘制 | 第26页 |
2.3.4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2.3.4.1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绘制标准曲线 | 第26-27页 |
2.3.4.2 96 微孔板-酶标仪微量测定法绘制标准曲线 | 第27页 |
2.3.5 生物量积累及细胞壁积累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3.6 多糖测定方法 | 第27页 |
2.3.7 微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7-28页 |
2.3.7.1 利用96孔板检测多糖的稳定性测定 | 第27-28页 |
2.3.7.2 酶标仪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精度对比 | 第28页 |
2.3.8 高产β-葡聚糖酵母菌株的筛选 | 第28-29页 |
2.3.9 高产β-葡聚糖酵母菌株的传代稳定性 | 第29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29-36页 |
2.5.1 重离子辐照面包酵母菌的致死率计算 | 第29-30页 |
2.5.2 重离子辐照对酵母生物量、细胞壁质量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2.5.3 微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 第31-34页 |
2.5.3.1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标仪法的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2.5.3.2 96 微孔板-酶标仪法测定酵母β-葡聚糖的重现性分析 | 第32-33页 |
2.5.3.3 96 微孔板-酶标仪法测定酵母β-葡聚糖的精度测定 | 第33-34页 |
2.5.4 β-葡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结果 | 第34-35页 |
2.5.5 β-葡聚糖高产菌株的传代稳定性研究 | 第35-36页 |
2.6 讨论 | 第36-38页 |
2.7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100G-9 酵母突变菌株生长条件的优化 | 第39-46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2.1 实验菌种 | 第39页 |
3.2.2 试剂及仪器 | 第39页 |
3.2.3 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3.1 培养基碳源的优化 | 第39页 |
3.3.2 培养基氮源的优化 | 第39-40页 |
3.3.3 培养基金属离子浓度的优化 | 第40页 |
3.3.4 酵母β-葡聚糖发酵的正交优化 | 第4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3.4.1 不同碳源对 100G-9 酵母突变菌株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不同氮源对100G-9 酵母突变菌株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金属离子浓度对100G-9 酵母突变菌株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4 正交优化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3.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100G-9 酵母突变菌株β-葡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46-53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4.2.1 实验菌种 | 第46页 |
4.2.2 试剂及仪器 | 第46页 |
4.2.3 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46-4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3.1 100G-9 突变菌株的培养 | 第47页 |
4.3.2 碱液浓度的优化 | 第47页 |
4.3.3 提取温度的优化 | 第47页 |
4.3.4 提取时间的优化 | 第47-48页 |
4.3.5 酵母β-葡聚糖提取的正交优化实验 | 第4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4.4.1 碱液浓度对酵母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2 提取温度对酵母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 | 第49页 |
4.4.3 提取时间对酵母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4 正交优化实验结果 | 第50-52页 |
4.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
发表文章与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