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来源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 | 第14-25页 |
2.1 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时间管理 | 第14-22页 |
2.1.1 时间管理的作用 | 第14页 |
2.1.2 消息传递机制 | 第14-16页 |
2.1.3 时间管理服务策略 | 第16-17页 |
2.1.4 时间推进机制 | 第17-18页 |
2.1.5 时间推进方式 | 第18-19页 |
2.1.6 最大可用逻辑时间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7 最大可用逻辑时间的基本算法 | 第20-22页 |
2.2 网络拥塞控制策略 | 第22-24页 |
2.2.1 拥塞控制算法分类 | 第22页 |
2.2.2 源算法 | 第22-23页 |
2.2.3 链路算法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STK与HLA分布式仿真系统结构 | 第25-30页 |
3.1 仿真系统结构框架 | 第25-29页 |
3.1.1 HLA分布式仿真框架 | 第25-26页 |
3.1.2 基于STK的仿真模式 | 第26-27页 |
3.1.3 基于STK与HLA分布式仿真系统结构框架 | 第27-29页 |
3.2 研究问题 | 第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基于时戳增量期望的前瞻量动态调整算法 | 第30-43页 |
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30页 |
4.2 前瞻量的产生及定义 | 第30-32页 |
4.3 前瞻量的作用 | 第32-33页 |
4.4 零前瞻量 | 第33-34页 |
4.5 基于时戳增量期望的前瞻量动态调整算法 | 第34-39页 |
4.5.1 算法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 | 第34-35页 |
4.5.2 前瞻量动态调整设计思路 | 第35-37页 |
4.5.3 前瞻量动态调算法实现流程及伪代码描述 | 第37-38页 |
4.5.4 前瞻量动态调整过程分析 | 第38-39页 |
4.6 实验验证 | 第39-4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基于消息优先级的自适应缓冲区同步协调算法 | 第43-60页 |
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43页 |
5.2 相关关键算法分析 | 第43-45页 |
5.3 基于消息优先级的自适应缓冲区同步协调算法 | 第45-55页 |
5.3.1 算法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符号说明 | 第46-48页 |
5.3.2 缓冲区同步协调算法设计思路 | 第48-53页 |
5.3.3 缓冲区同步协调算法实现流程及伪代码描述 | 第53-55页 |
5.3.4 缓冲区同步协调算法性能分析 | 第55页 |
5.4 实验验证 | 第55-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