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5页 |
第2章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相关工作 | 第15-23页 |
2.1 基于通信路径的路由协议 | 第15-18页 |
2.1.1 基于逐跳动态地址的路由协议 | 第15-16页 |
2.1.2 基于两跳确认机制的路由协议 | 第16-18页 |
2.2 无需通信路径的路由协议 | 第18-20页 |
2.2.1 基于向量的转发协议 | 第18-19页 |
2.2.2 基于向量的逐跳转发协议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3页 |
第3章 基于相对距离的路由转发协议RDBF | 第23-39页 |
3.1 RDBF协议概述 | 第23页 |
3.2 RDBF协议设计 | 第23-27页 |
3.2.1 网络参数定义 | 第23-25页 |
3.2.2 数据转发 | 第25-27页 |
3.3 传输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27-30页 |
3.4 仿真实验与性能评价 | 第30-38页 |
3.4.1 仿真环境 | 第30-31页 |
3.4.2 性能参数 | 第31页 |
3.4.3 仿真结果 | 第31-38页 |
3.4.3.1 节点密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3.2 节点移动性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3.3 合适度因子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区域能量水平的路由协议RELB | 第39-55页 |
4.1 能耗均衡问题定义 | 第39-40页 |
4.2 RELB协议概述 | 第40-41页 |
4.3 RELB总体设计 | 第41-43页 |
4.3.1 RELB网络架构 | 第41页 |
4.3.2 网络的能量消耗模型 | 第41-43页 |
4.4 RELB协议详细设计 | 第43-49页 |
4.5 仿真实验与性能评价 | 第49-54页 |
4.5.1 仿真环境 | 第49-50页 |
4.5.2 网络性能参数 | 第50页 |
4.5.3 仿真结果 | 第50-54页 |
4.5.3.1 网络寿命 | 第50-52页 |
4.5.3.2 节点密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