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分析:产权与公民权 | 第16-19页 |
2.1 产权理论 | 第16-17页 |
2.2 公民权理论 | 第17-19页 |
第3章 业主维权的缘起与动因——基于QNC小区的分析(一) | 第19-26页 |
3.1 QNC小区概况 | 第19-20页 |
3.2 业主维权的缘起 | 第20-22页 |
3.2.1 管理权力结构的转型 | 第20页 |
3.2.2 物业关系中的利益博弈 | 第20-22页 |
3.3 业主维权的动因 | 第22-26页 |
3.3.1 权利意识的激发 | 第22-23页 |
3.3.2 维权组织的出现 | 第23-26页 |
第4章 业主维权的模式与困境——基于QNC小区的分析(二) | 第26-35页 |
4.1 业主维权的模式 | 第26-31页 |
4.1.1 行政模式 | 第26-28页 |
4.1.2 司法模式 | 第28-31页 |
4.2 业主维权的困境 | 第31-35页 |
4.2.1 业主参与意识淡漠、参与能力不足 | 第31-32页 |
4.2.2 业主维权知识欠缺 | 第32-33页 |
4.2.3 存在利益导向性行为 | 第33页 |
4.2.4 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33-34页 |
4.2.5 业主与房产开发商悬殊的实力差距 | 第34-35页 |
第5章 业主维权的未来走向 | 第35-40页 |
5.1 产权走向公民权 | 第35-36页 |
5.1.1 物权 | 第35页 |
5.1.2 社区自治权 | 第35-36页 |
5.1.3 公民权 | 第36页 |
5.2 实现公民权的途径 | 第36-40页 |
5.2.1 增强公民意识 | 第36-37页 |
5.2.2 促进维权组织成长 | 第37页 |
5.2.3 推动制度创新和机制建构 | 第37-38页 |
5.2.4 培育公民社会 | 第38-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