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依据 | 第13-15页 |
1.2.1 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1.2.2 现实依据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页 |
1.3.3 简单述评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吴江区村级治理的现状 | 第20-26页 |
2.1 吴江区基本情况及农村发展现状 | 第20页 |
2.2 吴江区村级治理的相关主体 | 第20-21页 |
2.2.1 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 | 第20-21页 |
2.2.2 村“两委会” | 第21页 |
2.2.3 乡村精英 | 第21页 |
2.2.4 民间组织 | 第21页 |
2.2.5 普通村民 | 第21页 |
2.3 吴江区村级治理结构 | 第21-23页 |
2.3.1 村级治理的核心组织是村“两委会” | 第21-22页 |
2.3.2 村“两委会”的职责分工 | 第22-23页 |
2.3.3 村民代表会议的机构配置与工作机制 | 第23页 |
2.4 吴江区村级治理的基本过程 | 第23-26页 |
2.4.1 选举 | 第23页 |
2.4.2 决策 | 第23-24页 |
2.4.3 管理 | 第24页 |
2.4.4 监督 | 第24-25页 |
2.4.5 文化宣传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吴江区村级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3.1 选举中的腐败问题 | 第26-27页 |
3.2 管理中的暴力问题 | 第27-28页 |
3.3 村民参与度不高导致工作难开展 | 第28页 |
3.4 乡镇政府对村级事务干预过多 | 第28-30页 |
3.5 现代化管理带来的挑战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吴江区村级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7页 |
4.1 内部原因 | 第32-34页 |
4.1.1 村两委关系不融洽 | 第32-33页 |
4.1.2 宗族能人团体的不协调 | 第33页 |
4.1.3 “少数”与“多数”的矛盾 | 第33页 |
4.1.4 传统思想与历史遗留问题 | 第33-34页 |
4.2 外部原因 | 第34-37页 |
4.2.1 社区变迁的影响 | 第34页 |
4.2.2 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4-35页 |
4.2.3 人口流动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4 农村发展受限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完善吴江区村级治理的建议与对策 | 第37-42页 |
5.1 国家行政权力与村民自治权力的平衡 | 第37-38页 |
5.1.1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从“管制”到“服务” | 第37页 |
5.1.2 找准村委会定位——从“决策”到“执行” | 第37页 |
5.1.3 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形成正确的治理机制 | 第37-38页 |
5.2 保障村级治理有效的举措 | 第38-42页 |
5.2.1 经济基础必须夯实 | 第38-39页 |
5.2.2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 第39-40页 |
5.2.3 提升民间组织的功能地位 | 第40页 |
5.2.4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体系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