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

大工作空间并联机构构型设计与分析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目录第8-11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发展概述第11-12页
    1.2 并联机构理论现状第12-15页
        1.2.1 并联机构构型综合方法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并联机构性能优化现状第14-15页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标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16-19页
2 支链结构组成及末端自由度第19-31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支链结构组成及位置关系第19-21页
        2.2.1 运动副类型第19-20页
        2.2.2 连杆运动副的位置关系第20-21页
    2.3 螺旋理论基本知识第21-23页
    2.4 支链末端的自由度第23-28页
        2.4.1 单一运动副对支链末端自由度的影响第23-26页
        2.4.2 运动副的线性相关性第26-27页
        2.4.3 支链末端自由度及其支链结构第27-28页
    2.5 小结第28-31页
3 6-DOF并联机构设计方法第31-53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6-DOF并联机构构型设计方法第31-37页
        3.2.1 转动自由度第32-34页
        3.2.2 移动自由度第34-36页
        3.2.3 机构构型设计步骤第36-37页
    3.3 机构构型设计第37-42页
        3.3.1 支链结构初步设计第37-39页
        3.3.2 支链结构化简第39-41页
        3.3.3 并联机构构型举例第41-42页
    3.4 机构拓扑位置优化第42-51页
        3.4.1 支链内运动副配置第43-47页
        3.4.2 支链的空间位置配置第47-51页
    3.5 小结第51-53页
4 6-DOF并联机构尺度设计第53-69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第54-57页
        4.2.1 支链末端的可达工作空间第54-55页
        4.2.2 动平台的位置空间第55-56页
        4.2.3 动平台的姿态空间第56-57页
    4.3 支链的尺度设计第57-61页
    4.4 动平台及定平台的尺度设计第61-66页
        4.4.1 动平台的尺度设计第61-62页
        4.4.2 定平台的尺度设计第62-66页
    4.5 动平台的真实工作空间第66-68页
    4.6 小结第68-69页
5 面向操作任务的并联机构构型设计第69-93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并联机构设计步骤第69-71页
    5.3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构型设计第71-81页
        5.3.1 已知条件第71-72页
        5.3.2 求解所需工作空间V_(li)第72-75页
        5.3.3 CPS-CRS-UPS并联机构第75-81页
    5.4 CPS-CRS-UPS并联机构分析第81-91页
        5.4.1 运动学分析第81-84页
        5.4.2 工作空间分析第84-91页
    5.5 小结第91-9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93-95页
    6.1 工作总结第93-94页
    6.2 研究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附录第99-10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1-10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背景下说话人确认的研究
下一篇:面向家庭的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