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

基于金属—各向异性介质亚波长结构光子器件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引言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10页
    1.3 SPPs 的应用前景第10-11页
    1.4 本文主要内容思路与实际意义第11-14页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基本理论第14-36页
    2.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基本特性第14-23页
        2.1.1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色散关系第15-17页
        2.1.2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激发方式第17-20页
        2.1.3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特征参数第20-23页
    2.2 SPPs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输第23-25页
        2.2.1 各向异性介质中 SPPs 传播的基本理论第23-24页
        2.2.2 各向异性介质对 SPPs 传播衰减的影响第24-25页
    2.3 Drude 色散材料模型第25-27页
    2.4 金属参数第27-28页
    2.5 金属各向异性介质四层波导结构中的 SPPs第28-35页
        2.5.1 各层中的场分布推导第28-29页
        2.5.2 色散关系及导波模式的相关讨论第29-33页
        2.5.3 表面模的相关讨论第33-34页
        2.5.4 相关结论的总结第34-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数值模拟方法第36-45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数值计算的几种方法第36-38页
    3.3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理论第38-44页
        3.3.1 时域有限差分法基本原理第38-41页
        3.3.2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吸收边界条件第41-43页
        3.3.3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数值稳定性第43页
        3.3.4 激励源的设置第43-44页
    3.4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优点第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基于 MIM 型狭缝波导的数值研究第45-59页
    4.1 基于 MIM 型单缝波导激发金属表面等离子的理论分析第45-48页
    4.2 基于 MIM 型单缝波导激发金属表面等离子的仿真分析第48-54页
        4.2.1 狭缝内横向的光场分布第49-50页
        4.2.2 狭缝内纵向的光场分布第50页
        4.2.3 狭缝宽度和狭缝中的介质对透射光的影响第50-53页
        4.2.4 狭缝深度对透射光的影响第53-54页
    4.3 基于 MIM 填充各向异性非线性光学材料的通道切换器第54-58页
        4.3.1 M-NL-M 通道切换器的理论模型第54-55页
        4.3.2 M-NL-M 通道切换器的仿真分析第55-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 M-NL-M 狭缝结构中非线性材料对光束偏折与聚焦研究第59-73页
    5.1 基于 M-NL-M 狭缝结构中各向异性非线性材料对光束偏折的研究第59-64页
        5.1.1 非线性材料对光束偏折的原理介绍第59-60页
        5.1.2 三狭缝光束偏折结构的调控研究第60-64页
    5.2 基于 M-NL-M 狭缝结构中各向异性非线性材料对光束聚焦的研究第64-72页
        5.2.1 光强度对光束聚焦的影响第64-68页
        5.2.2 高斯光源对光束聚焦的影响第68-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6.1 本文总结第73-74页
    6.2 研究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色散管理DWDM系统FWM研究
下一篇:EPON与WiMAX融合接入网节能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