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司法实务中合同可得利益赔偿的支持情况及赔偿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典型案例介绍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法院判决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一、 可得利益的认定问题 | 第12-14页 |
二、 可得利益的计算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合同可得利益的表现形式 | 第15-18页 |
第一节 将合同标的物用于转售的可得利益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将合同标的物用于生产的可得利益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运输合同的标的物产生的可得利益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合同可得利益的一般认定规则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确定性规则及其确立 | 第18-20页 |
一、 确定性规则的含义 | 第18页 |
二、 确定性规则的国内外借鉴及制度确立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可预见性规则的国内适用及其完善 | 第20-25页 |
一、 可预见性规则的源起及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二、 可预见性规则的国内适用 | 第21-22页 |
三、 可预见性规则的完善 | 第22-25页 |
第四章 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合同可得利益的范围 | 第25-28页 |
一、 利润损失 | 第26页 |
二、 孳息损失 | 第26-27页 |
三、 其他收益损失 | 第27页 |
四、 费用支出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可得利益的计算标准 | 第28-30页 |
一、 时间因素 | 第28-29页 |
二、 地域因素 | 第29页 |
三、 价格因素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可得利益的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一、 约定计算法 | 第30页 |
二、 收益对比法 | 第30-31页 |
三、 衡情估算法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