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2 数字电视解复用的标准的发展 | 第13-17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创新点和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解复用的关键技术 | 第19-30页 |
2.1 MPEG协议分析 | 第19-28页 |
2.1.1 基本数据流(ES) | 第20-21页 |
2.1.2 打包基本数据流(PES) | 第21-23页 |
2.1.3 传输流 | 第23-28页 |
2.2 DVB/ATSC的介绍 | 第28-30页 |
2.2.1 概述 | 第28页 |
2.2.2 服务信息(SI)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ARMADA 1500的复用器的硬件实现 | 第30-63页 |
3.1 ARMADA1500简介 | 第30-31页 |
3.2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 第31-32页 |
3.3 解复用器硬件方案设计与论证 | 第32-34页 |
3.3.1 解复用器硬件方案设计方案 | 第32-33页 |
3.3.2 解复用器硬件方案设计方案论证 | 第33-34页 |
3.4 解复用器的硬件设计 | 第34-60页 |
3.4.1 TS流输入(TSI) | 第34-41页 |
3.4.2 TS流输出(TSO) | 第41-43页 |
3.4.3 段过滤器 | 第43-49页 |
3.4.4 加密引擎(CRYPTO ENGINE) | 第4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四章 解复用器的软件实现 | 第63-105页 |
4.1 解复用的软件实现 | 第63页 |
4.2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 第63页 |
4.3 解复用器软件方案设计 | 第63-101页 |
4.3.1 FIGO的组件 | 第63-81页 |
4.3.2 ARM上的解复用管理器 | 第81-101页 |
4.4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101-10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105-10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符号与标记(附录 1) | 第109-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