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论我国违约金调整制度

内容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0-11页
一、 违约金制度的基础理论第11-15页
    (一) 违约金的概念及特征第11-12页
    (二) 我国违约金的性质之争第12-15页
        1. 《合同法》第 114 条第一款的性质第12-13页
        2. 《合同法》第 114 条第二款的性质第13页
        3. 《合同法》第 114 条第三款的性质第13-15页
二、 违约金调整制度基础理论第15-20页
    (一) 违约金调整的法理基础第15-17页
        1. 修正合同自由,防止权利滥用第15-16页
        2. 防止显失公平,确保等价有偿第16-17页
        3. 倡导诚实信用,引领公序良俗第17页
    (二) 违约金调整制度的比较法考察第17-20页
        1. 大陆法系第17-18页
        2. 英美法系第18-19页
        3. 两大法系违约金调整制度的比较分析第19-20页
三、 我国违约金调整制度第20-24页
    (一) 违约金调整的指导原则第20-22页
        1.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第20-21页
        2. 恶意不减原则第21页
        3. 补偿损害为原则,继续履行为例外第21页
        4. 违约义务特定原则第21-22页
    (二) 违约金调整的裁判标准第22-24页
        1. 约定违约金时的具体情况考量第23页
        2. 当事人违约的具体情况考量第23-24页
        3. 诉讼中当事人对违约金的态度考量第24页
        4. 正常理性人对违约金约定情况的可能评价考量第24页
四、 我国违约金调整的问题剖析第24-28页
    (一) 非正当行使释明权,主动调整违约金第25页
    (二) “小违约重惩罚,大违约轻惩罚”的困境第25-26页
    (三) 调整标准难以把握,“一刀切”应用更多第26-27页
    (四) 当事人滥用无时效限制的调整申请权第27-28页
    (五) 与定金、强制履行之间的关系第28页
五、 完善我国违约金调整制度的建议第28-32页
    (一) 违约金调整的程序规范第29-30页
        1. 适当引入依职权调整第29页
        2. 正当行使释明权第29页
        3. 适度限制调整申请权第29-30页
        4. 规范分配举证责任第30页
    (二) 违约金调整的实体规范第30-32页
        1. 明确对调整请求予以考虑的基本条件第30页
        2. 以不同类型合同性质确定适当浮动比例第30-31页
        3. 明确各种考量因素对违约金调整的影响幅度第31页
        4. 规范违约金调整的“损失”标准第31-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集散点车辆调度模型及算法研究
下一篇:翻车机转子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