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1.1 Ad hoc网络组成与特点 | 第9-10页 |
1.1.2 Ad hoc网络的安全问题 | 第10-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Ad hoc网络安全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2.1 加密和认证 | 第15-16页 |
2.2 安全路由 | 第16-18页 |
2.3 入侵检测 | 第18-23页 |
2.3.1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 第19-20页 |
2.3.2 入侵检测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 第20-22页 |
2.3.3 移动Ad hoc网络的入侵响应机制 | 第22-23页 |
2.4 信誉机制 | 第23-25页 |
2.4.1 信誉评估的关键技术 | 第23页 |
2.4.2 信誉评估的要求 | 第23-24页 |
2.4.3 信誉评估模型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Ad hoc网络基于信誉的安全保障机制 | 第27-53页 |
3.1 安全机制体系结构 | 第27-28页 |
3.2 监测模块 | 第28-31页 |
3.3 信誉模块 | 第31-43页 |
3.3.1 信誉模块总体结构 | 第31-32页 |
3.3.2 信誉观念的计算 | 第32-33页 |
3.3.3 可信度的组合 | 第33-34页 |
3.3.4 基于主观逻辑的移动Ad hoc网络节点信誉计算 | 第34-40页 |
3.3.5 信誉的分享 | 第40-41页 |
3.3.6 节点信誉的判断与更新 | 第41-43页 |
3.4 决策模块 | 第43-45页 |
3.5 响应模块 | 第45-48页 |
3.5.1 响应的要求 | 第45-46页 |
3.5.2 响应方式 | 第46-47页 |
3.5.3 攻击代理 | 第47-48页 |
3.6 实例分析 | 第48-50页 |
3.7 安全机制特点 | 第50-5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安全机制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53-63页 |
4.1 NS2简介 | 第53页 |
4.2 NS2的原理 | 第53-54页 |
4.3 仿真的评价内容 | 第54-62页 |
4.3.1 信誉模块仿真 | 第54-57页 |
4.3.2 黑洞攻击检测仿真 | 第57-60页 |
4.3.3 自私节点攻击检测仿真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3页 |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