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三维显示技术概述 | 第12-16页 |
1.2 全息术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的简介 | 第18-20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0-23页 |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2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计算全息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2.1 光波衍射的数学描述及其数值算法 | 第23-27页 |
2.1.1 衍射的角谱理论 | 第23-24页 |
2.1.2 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的数学描述 | 第24-27页 |
2.2 光学全息基本理论 | 第27-29页 |
2.2.1 波前记录 | 第27-28页 |
2.2.2 波前再现 | 第28-29页 |
2.3 计算全息基本理论 | 第29-32页 |
2.3.1 线性系统分析 | 第29-30页 |
2.3.2 抽样定理 | 第30-32页 |
2.3.3 空间带宽积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计算全息图的制作及其再现 | 第33-53页 |
3.1 全息图制作步骤 | 第33-35页 |
3.2 全息衍射波面重建数值算法研究 | 第35-38页 |
3.3 菲涅耳计算全息图的研究 | 第38-43页 |
3.3.1 菲涅耳全息图的制作 | 第38-40页 |
3.3.2 分块二值化算法实现 | 第40-42页 |
3.3.3 二元脉冲密度编码 | 第42-43页 |
3.4 傅里叶计算全息图 | 第43-45页 |
3.5 修正离轴计算全息图 | 第45-49页 |
3.5.1 博奇型修正离轴计算全息图 | 第45-46页 |
3.5.2 黄氏型修正离轴计算全息图 | 第46页 |
3.5.3 李威汉型计算全息图 | 第46-49页 |
3.6 博奇、黄氏型编码菲涅耳全息图的研究 | 第49-51页 |
3.6.1 博奇、黄式型编码菲涅耳全息图的数字再现 | 第49-50页 |
3.6.2 数字全息图衍射效率计算及其比较 | 第50-51页 |
3.7 相息图 | 第51-5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基于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三维显示相关问题研究 | 第53-74页 |
4.1 实验平台介绍 | 第53-55页 |
4.2 三维全息图计算方法 | 第55-61页 |
4.2.1 主菲涅耳波带尺寸对再现像像质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2 基于LUT技术的主菲涅耳波带算法 | 第59-60页 |
4.2.3 主菲涅耳波带法计算所得全息图的再现效果 | 第60-61页 |
4.3 LCOS栅格结构对再现像影响的研究 | 第61-64页 |
4.3.1 栅格结构对再现像影响的理论推导 | 第61-63页 |
4.3.2 像素填充因子对再现像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 第63-64页 |
4.3.3 像素间距对再现像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 第64页 |
4.4 基于LCOS芯片的全息显示相关参数研究 | 第64-67页 |
4.5 全息光电再现像的动态显示 | 第67-73页 |
4.5.1 三维显示可行性研究 | 第67-69页 |
4.5.2 二维全息显示 | 第69-71页 |
4.5.3 三维全息显示 | 第71-72页 |
4.5.4 动态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研究 | 第72-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4-76页 |
5.1 总结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