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本课题的写作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异体同源——诗史文体形态的可兼容性 | 第14-28页 |
第一节 诗史同源问题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诗具史笔 | 第16-21页 |
第三节 史蕴诗心 | 第21-28页 |
第二章 言此意彼——诗史表现手法的一致性同构性 | 第28-42页 |
第一节 汉代学术的发生语境 | 第28-32页 |
第二节 诗之“谲语” | 第32-36页 |
第三节 史之“微辞” | 第36-42页 |
第三章 以道相合——诗史义理功能的同质性 | 第42-58页 |
第一节 诗以载道 | 第42-47页 |
第二节 史亦载道 | 第47-52页 |
第三节 诗史互证 | 第52-58页 |
结语 汉代诗史会通的文化意义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