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7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生态文明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 第17-22页 |
(一) 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内容 | 第18-20页 |
(三) 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 第20-22页 |
二、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生态文明的要求 | 第22-25页 |
(一) 农村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 | 第22-24页 |
(二)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性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现阶段上海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 第25-30页 |
一、 上海郊区农村的基本现状 | 第25-27页 |
(一) 工业文明已经在大部分区域替代了农业文明 | 第26页 |
(二) 农业已呈现都市型农业的特点 | 第26页 |
(三) 郊区的规划日臻完善,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日趋显现 | 第26-27页 |
(四) 郊区农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 第27页 |
二、 上海郊区农村建设面临的困境 | 第27-30页 |
(一) 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压力较大 | 第27-28页 |
(二) 农村居民生态意识和行为仍需增强 | 第28页 |
(三)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第28-29页 |
(四) 农村生态文明政策未严格落实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松江区新浜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生态文明的路径 | 第30-41页 |
一、 新浜镇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分析 | 第30-32页 |
(一) 具备的自然条件 | 第30-31页 |
(二) 面临的工业困境 | 第31页 |
(三) “美丽乡村”理念的提出 | 第31-32页 |
二、 新浜镇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32-33页 |
三、 新浜镇“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路径 | 第33-41页 |
(一) 注重村镇规划先行,实现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 | 第33页 |
(二) 加强综合治理,促进良好生态环境形成 | 第33-35页 |
(三) 培育“家庭农场”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第35-36页 |
(四)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第36-37页 |
(五) 健全民生服务体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 第37-38页 |
(六) 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 | 第38-39页 |
(七) 培育和践行“新浜人精神”,建设共同精神家园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新浜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分析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