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公司信用转变下我国公司信息公示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1-14页 |
第一节 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后公司信用的再定位:资产信用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公司信息公示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2-14页 |
一、构建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信息公示制度 | 第12页 |
二、构建与政府新型监管相适应的信息公示制度 | 第12-13页 |
三、构建与公司信用再定位相匹配的信息公示制度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公司信用转变下我国公司信息公示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地方性的立法规定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全国性的立法规定 | 第16-19页 |
一、公司信息公开制度规定 | 第17页 |
二、公司信息监督管理规定 | 第17-18页 |
三、公司信用约束机制规定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公司信用转变下我国公司信息公示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19-26页 |
第一节 公示内容的不全面和错位 | 第19-23页 |
一、反映公司信用的信息公示范围过窄 | 第19-20页 |
二、公司信息公示的范围未实现差异性 | 第20-21页 |
三、自愿性公示与强制性公示的边界错位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信用约束措施欠缺层次性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民事救济制度的缺位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公司信用转变下我国公司信息公示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6-36页 |
第一节 调整公司信用信息公示内容 | 第26-32页 |
一、不同类型公司差异化公示 | 第27-28页 |
二、合理划分强制性公示和自愿性公示的边界 | 第28-32页 |
第二节 完善信用约束措施 | 第32-34页 |
一、建立健全信用预警机制 | 第32页 |
二、加强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完善民事救济制度 | 第34-36页 |
一、政府部门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 | 第34-35页 |
二、民事救济制度的程序救济——集团诉讼制度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