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稀土掺杂纳米氧化物材料概况 | 第10-15页 |
1.1.1 纳米材料及其特殊性质 | 第10-12页 |
1.1.2 稀土离子的基本性质、光谱性质及其发光特性 | 第12-14页 |
1.1.3 稀土掺杂纳米氧化物发光材料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 稀土掺杂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综述 | 第15-18页 |
1.2.1 固相法 | 第15页 |
1.2.2 液相法 | 第15-18页 |
1.2.3 气相法 | 第18页 |
1.3 稀土掺杂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1 光学方面的应用 | 第18页 |
1.3.2 磁学方面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3 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4 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0页 |
1.4 稀土掺杂纳米氧化物材料的表征手段 | 第20-22页 |
1.4.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20-21页 |
1.4.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1页 |
1.4.3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21页 |
1.4.4 固体荧光分析(PL) | 第21-22页 |
1.5 本论文工作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5页 |
1.5.1 实验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 第22-23页 |
1.5.2 实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3 实验课题的创新点 | 第24页 |
1.5.4 实验课题需解决的问题 | 第24-25页 |
2 纳米CeO_2 : Eu~(3+)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 第25-52页 |
2.1 纳米CeO_2 : Eu~(3+)的制备 | 第25-2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2.1.3 实验样品具体制备过程 | 第26页 |
2.2 实验分析所用仪器及型号 | 第26-27页 |
2.2.1 粉末X射线衍射仪 | 第26页 |
2.2.2 扫描电镜 | 第26-27页 |
2.2.3 透射电镜 | 第27页 |
2.2.4 荧光分光光度计 | 第27页 |
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7-36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27-31页 |
2.3.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1-32页 |
2.3.3 高倍透射电镜分析(HRTEM) | 第32-34页 |
2.3.4 荧光分析:纳米CeO_2 : Eu~(3+)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 | 第34-36页 |
2.4 焙烧温度对纳米CeO_2 : Eu~(3+)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36-43页 |
2.4.1 不同焙烧温度下纳米CeO_2 : Eu~(3+)的制备 | 第36页 |
2.4.2 不同焙烧温度下纳米CeO_2 : Eu~(3+)的XRD分析 | 第36-38页 |
2.4.3 不同焙烧温度下纳米CeO_2 : Eu~(3+)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38-40页 |
2.4.4 不同焙烧温度下纳米CeO_2 : Eu~(3+)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40-42页 |
2.4.5 不同焙烧温度下纳米CeO_2 : Eu~(3+)的荧光性能 | 第42-43页 |
2.5 Eu~(3+)掺杂浓度对纳米CeO_2 : Eu~(3+)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2.6 Li~+对纳米CeO_2 : Eu~(3+)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44-50页 |
2.6.1 Li~+与Eu~(3+)共掺杂的纳米CeO_2的制备 | 第44-45页 |
2.6.2 纳米CeO_2 : Eu~(3+) (1.0%)-Li~+ (1.0%)的XRD分析 | 第45-47页 |
2.6.3 纳米CeO_2 : Eu~(3+) (1.0%)-Li~+ (1.0%)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47-48页 |
2.6.4 纳米CeO_2 : Eu~(3+)-Li~+的荧光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3 纳米CeO_2 : Tb~(3+)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 第52-59页 |
3.1 纳米CeO_2 : Tb~(3+)的制备 | 第52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3.1.2 实验药品 | 第52页 |
3.1.3 实验样品具体制备过程 | 第52页 |
3.2 实验分析所用仪器及型号 | 第52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3.3.1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52-53页 |
3.3.2 荧光分析:纳米CeO_2 : Tb~(3+)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 | 第53-54页 |
3.4 Tb~(3+)掺杂浓度对纳米CeO_2 : Tb~(3+)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3.5 Li~+对纳米CeO_2 : Tb~(3+)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3.5.1 Li~+与Tb~(3+)共掺杂的纳米CeO_2的制备 | 第56页 |
3.5.2 纳米CeO_2 : Tb~(3+) (1.0%)-Li~+ (1.0%)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56页 |
3.5.3 纳米CeO_2 : Tb~(3+) (1.0%)-Li~+ (1.0%)的荧光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纳米CeO_2 : Sm~(3+)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 第59-67页 |
4.1 纳米CeO_2 : Sm~(3+)的制备 | 第59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4.1.2 实验药品 | 第59页 |
4.1.3 实验样品具体制备过程 | 第59页 |
4.2 实验分析所用仪器及型号 | 第59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4.3.1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59-60页 |
4.3.2 荧光分析:CeO_2 : Sm~(3+)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 第60-62页 |
4.3.3 Sm~(3+)掺杂浓度对纳米CeO_2 : Sm~(3+)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4 Li~+对纳米CeO_2 : Sm~(3+)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纳米CeO_2 : Dy~(3+)的制备及荧光性能 | 第67-73页 |
5.1 纳米CeO_2 : Dy~(3+)的制备 | 第67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67页 |
5.1.2 实验药品 | 第67页 |
5.1.3 实验样品具体制备过程 | 第67页 |
5.2 实验分析所用仪器及型号 | 第67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72页 |
5.3.1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67-68页 |
5.3.2 荧光分析:纳米CeO_2 : Dy~(3+)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 第68-69页 |
5.3.3 不同浓度Dy~(3+)掺杂的纳米CeO_2的荧光性能 | 第69页 |
5.3.4 Li~+离子掺杂对纳米CeO_2 : Dy~(3+)的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69-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