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新媒体对国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导论第11-19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 选题背景第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综述第12-15页
        1. 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2. 关于新媒体的相关研究第13页
        3. 关于新媒体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第13-15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1. 研究思路第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 核心概念界定第16-19页
        1. 意识形态第16-17页
        2.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第17-19页
一、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必要性第19-22页
    (一)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9页
    (二)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保证第19-20页
    (三)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要条件第20-21页
    (四)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防止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入侵的坚强壁垒第21-22页
二、新媒体的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了机遇第22-29页
    (一) 新媒体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第22-24页
    (二) 新媒体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第24-25页
    (三) 新媒体的发展为意识形态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第25-26页
    (四) 新媒体的发展增强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第26-29页
三、新媒体时代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了挑战第29-36页
    (一)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第29-30页
        1. 中西方信息鸿沟造成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弱化第29-30页
        2. 多元社会思潮的渗透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30页
    (二)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受到削弱第30-31页
        1. 新媒体的开放性改变了意识形态的栖息环境第30-31页
        2. 新媒体的包容性冲击着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第31页
        3. 新媒体的个体性弱化了意识形态的集体力量第31页
    (三)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整合受到分解第31-33页
        1.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论控制力的弱化第31-32页
        2. 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传播效力的消解第32-33页
    (四)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受到影响第33-34页
        1. 新媒体环境下道德约束力的弱化第33页
        2. 新媒体环境下道德判断力的丧失第33页
        3.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道德行为的失范第33-34页
    (五)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载体受到冲击,意识形态教育难度加大第34-36页
四、加强新媒体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对策第36-48页
    (一) 大力发展生产力,展示我国意识形态的优越性第36-37页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维护我国指导思想的一元性第37-40页
        1. 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专业网站建设第38-39页
        2. 构建一支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精锐部队第39-40页
    (三) 强化社会舆情引导,促进我国意识形态的整合第40-42页
        1. 加强建设舆论宣传的重点网站第40-41页
        2. 加强新媒体的舆论引导第41-42页
    (四) 加强意识形态监管,完善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化第42-46页
        1. 完善新媒体道德规范第43页
        2. 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第43-44页
        3. 完善新媒体监管第44-46页
    (五) 改进意识形态教育,提高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第46-48页
        1. 优化新媒体文化环境,是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保障第46-47页
        2. 利用新媒体教育手段,是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基础第47页
        3. 增强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政策的内容分析--以湖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为例
下一篇: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