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环境中~(137)Cs和~(210)Pb的来源及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1.1 放射性核素~(137)Cs | 第10-12页 |
1.1.2 放射性核素~(210)Pb | 第12-16页 |
1.1.3 ~(137)Cs和~(210)Pb计年方法互相印证在现代沉积速率的应用 | 第16-17页 |
1.1.4 南海地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 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2.1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4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2 地质地貌 | 第20-21页 |
2.3 气候与植被 | 第21-22页 |
2.4 水文特征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4-32页 |
3.1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24-25页 |
3.2 粒度分析 | 第25-27页 |
3.3 活度测量 | 第27-29页 |
3.4 ~(137)Cs法计年 | 第29-30页 |
3.5 ~(210)Pb法计年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5页 |
4.1 柱状样粒度分布特征 | 第32-36页 |
4.1.1 南流江柱状样3 | 第32-35页 |
4.1.2 三娘湾柱状样SN2 | 第35-36页 |
4.2 南流江3 | 第36-41页 |
4.2.1 ~(137)Cs比活度垂直剖面 | 第36-38页 |
4.2.2 ~(210)pb比活度垂直剖面分布 | 第38-40页 |
4.2.3 ~(137)Cs与~(210)Pb计年的方法比较 | 第40-41页 |
4.3 三娘湾SN2沉积速率 | 第41-45页 |
4.3.1 ~(137)Cs比活度垂直剖面分布 | 第41-43页 |
4.3.2 ~(210)pb比活度垂直剖面分布 | 第43-44页 |
4.3.3 ~(137)Cs与~(210)pb计年的方法比较 | 第44-45页 |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 | 第45-47页 |
5.1 讨论 | 第45-46页 |
5.2 总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