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纳米碳管/稀土酞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3页
    1.1 纳米碳管/有机光电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3-22页
        1.1.1 共混掺杂法第15-17页
        1.1.2 接枝法第17-19页
        1.1.3 填充法第19-20页
        1.1.4 包覆法第20-21页
        1.1.5 小结第21-22页
    1.2 纳米碳管用于红外探测的研究第22-30页
        1.2.1 光电导红外探测器的原理第22页
        1.2.2 制备光电导红外探测器的无机材料第22-23页
        1.2.3 纳米碳管与红外探测第23-28页
            1.2.3.1 具有可调能带的纳米碳管第23-24页
            1.2.3.2 有序纳米碳管阵列及其制备第24-25页
            1.2.3.3 与红外探测相关的电子和结构特性第25-26页
            1.2.3.4 纳米碳管阵列用于红外探测的探索第26-28页
        1.2.4 可用于红外探测的稀土酞菁/纳米碳管复合材料第28-30页
            1.2.4.1 近红外响应有机光敏材料第28页
            1.2.4.2 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光致电荷转移第28-30页
            1.2.4.3 纳米碳管/有机半导体复合材料体系的光致电荷转移第30页
    1.3 电化学沉积在制备半导体纳米线、薄膜中的应用第30-34页
        1.3.1 制备半导体纳米线、薄膜的方法第30-31页
        1.3.2 电化学沉积制备半导体纳米线、薄膜的研究进展第31-34页
            1.3.2.1 电化学沉积制备导电聚合物纳米线、薄膜第32-34页
            1.3.2.2 电化学沉积制备纳米碳管薄膜第34页
    1.4 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34-36页
        1.4.1 课题的提出第34-35页
        1.4.2 课题的意义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3页
第二章 纳米碳管/酞菁氧钛复合材料光电导性能的研究第43-58页
    2.1 纳米碳管的化学修饰第43-47页
        2.1.1 实验材料第43-44页
        2.1.2 纳米碳管的化学修饰第44页
        2.1.3 纳米碳管化学修饰产物的表征第44-45页
        2.1.4 纳米碳管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和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第45-47页
    2.2 纳米碳管/酞菁氧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电导性能研究第47-54页
        2.2.1 纳米碳管/酞菁氧钛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7页
        2.2.2 双层感光体的制备与光电导性能测试第47-48页
        2.2.3 纳米碳管/酞菁氧钛复合材料的光电导性能研究第48-54页
            2.2.3.1 复合材料的光敏性第48-50页
            2.2.3.2 复合材料的吸收光谱第50-51页
            2.2.3.3 复合材料的XPS光电子能谱研究第51-52页
            2.2.3.4 酞菁光电导过程中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第52-53页
            2.2.3.5 纳米碳管/酞菁氧钛复合材料分子间的光致电荷转移第53-54页
    2.3 本章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第三章 纳米碳管/稀土酞菁一维有序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58-83页
    3.1 稀土酞菁的合成与表征第58-64页
        3.1.1 稀土酞菁的合成第58-61页
            3.1.1.1 无水氯化物的制备第59页
            3.1.1.2 稀土酞菁的合成第59-60页
            3.1.1.3 产物的纯化第60-61页
        3.1.2 稀土酞菁的表征第61-63页
            3.1.2.1 元素分析第61页
            3.1.2.2 FTIR表征第61-62页
            3.1.2.3 Uv-Vis表征第62-63页
            3.1.2.4 NIR表征第63页
        小结第63-64页
    3.2 毛细管浸润填充法制备纳米碳管/酞菁铒一维有序复合物第64-71页
        3.2.1 纳米碳管的润湿、填充机理第64-65页
        3.2.2 毛细管浸润填充法制备纳米碳管/酞菁铒一维有序复合物第65-70页
            3.2.2.1 由填充时间控制纳米碳管中酞菁铒的形态第65-67页
            3.2.2.2 由纳米碳管模板控制酞菁铒的形态第67-68页
            3.2.2.3 纳米碳管/酞菁铒一维杂化材料的FTIR表征第68-69页
            3.2.2.4 酞菁铒填充纳米碳管的XRD表征第69-70页
        3.2.3 纳米碳管/酞菁铒一维有序复合物的近红外光敏性研究第70-71页
    3.3 相分离法制备纳米碳管/酞菁铒一维有序复合物第71-79页
        3.3.1 纳米碳管为模板自组装制备酞菁铒纳米线与表征第71-74页
            3.3.1.1 透射电镜表征第72-73页
            3.3.1.2 XRD表征第73-74页
        3.3.2 纳米碳管/酞菁铒杂化纳米线的光电导性能第74-76页
        3.3.3 纳米碳管与酞菁铒间的电子相互作用第76-79页
    3.4 本章结论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第四章 真空蒸镀制备稀土酞菁薄膜的聚集态结构与光敏性研究第83-97页
    4.1 稀土酞菁薄膜的制备第8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83-94页
        4.2.1 稀土酞菁薄膜的表面形貌第83-88页
            4.2.1.1 薄膜厚度的影响第83-86页
            4.2.1.2 基片温度的影响第86-88页
        4.2.2 稀土酞菁薄膜的聚集态结构第88-91页
            4.2.2.1 薄膜的XRD表征第88-90页
            4.2.2.2 薄膜中稀土酞菁分子的排列方式第90-91页
        4.2.3 稀土酞菁的光敏性第91-94页
            4.2.3.1 Uv-Vis吸收光谱第91-93页
            4.2.3.2 NIR吸收光谱第93-94页
    4.3 本章结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第五章 电泳沉积制备稀土酞菁与纳米碳管薄膜第97-138页
    5.1 电泳沉积制备稀土酞菁薄膜第97-121页
        5.1.1 稀土酞菁的电泳沉积过程第97-98页
            5.1.1.1 溶液的配制第97-98页
            5.1.1.2 电极的清洗第98页
            5.1.1.3 电泳沉积第98页
        5.1.2 稀土酞菁电泳沉积的机理第98-102页
            5.1.2.1 稀土酞菁的可逆质子化、去质子化过程第99-100页
            5.1.2.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100-101页
            5.1.2.3 循环伏安表征第101-102页
        5.1.3 影响稀土酞菁薄膜形态的因素和调控方法第102-112页
            5.1.3.1 沉积时间第103-105页
            5.1.3.2 电场强度第105-107页
            5.1.3.3 溶液浓度第107-108页
            5.1.3.4 外场一磁场的影响第108-110页
            5.1.3.5 硅基上的电泳沉积第110-112页
        5.1.4 电泳沉积稀土酞菁薄膜的成核机理第112-114页
        5.1.5 稀土酞菁薄膜的光敏性研究第114-115页
        5.1.6 稀土酞菁薄膜的聚集态结构第115-121页
            5.1.6.1 XRD表征第115-118页
            5.1.6.2 从激子模型来分析稀土酞菁分子的聚集态结构第118-121页
    5.2 稀土酞菁光电功能薄膜的应用第121-127页
        5.2.1 稀土酞菁/苝四酸酐P-N结复合膜的光伏性质第121-125页
            5.2.1.1 有机/聚合物P-N结太阳能电池第121-122页
            5.2.2.2 稀土酞菁/苝四酸酐P-N结太阳能电池第122-125页
        5.2.2 稀土酞菁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质第125-127页
    5.3 电泳沉积制备纳米碳管薄膜及其与稀土酞菁的复合膜第127-132页
        5.3.1 纳米碳管薄膜的制备第127-129页
        5.3.2 纳米碳管/稀土酞菁复合薄膜的制备第129-131页
        5.3.3 纳米碳管/稀土酞菁复合薄膜的近红外光敏性第131-132页
    5.4 本章结论第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8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第138-140页
附录第140-1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立筒群仓整体效应理论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纳米粒径化处理三价铬对杜长大肥育猪胴体组成、肉质和组织铬沉积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