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7-14页 |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二)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9页 |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四)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一、“固定草牧场使用权”制度(1977—1980) | 第14-21页 |
| (一)“固定草牧场使用权”制度重新提出的背景 | 第14-16页 |
| (二)“固定草牧场使用权”制度的重新提出及内容 | 第16-18页 |
| (三)“固定草牧场使用权”制度的效果 | 第18-21页 |
| 二、“草畜双承包”制度(1981—1985) | 第21-32页 |
| (一)“草畜双承包”制度的背景 | 第21-22页 |
| (二)“草畜双承包”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内容 | 第22-28页 |
| (三)“草畜双承包”制度产生的正面效果 | 第28-32页 |
| 三、“草牧场有偿承包使用”制度(1985—1995) | 第32-42页 |
| (一)“草畜双承包”制度的缺陷 | 第32-33页 |
| (二)“草牧场有偿承包使用”制度的提出及内容 | 第33-37页 |
| (三)“草牧场有偿承包使用”制度产生的正面效果 | 第37-42页 |
| 四、草原“双权一制”(1996—2005) | 第42-52页 |
| (一)“草牧场有偿承包使用”制度的缺陷 | 第42-43页 |
| (二)草原“双权一制”的发展及内容 | 第43-47页 |
| (三)草原“双权一制”实施的效果 | 第47-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