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信交往行为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导论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网络社交平台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 | 第9-10页 |
2.网络交往引发的人际信任问题研究 | 第10-11页 |
3.网络交往引发的“自媒体化社会”问题研究 | 第11-12页 |
(三)研究的价值 | 第12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2-15页 |
1.抽样设计与样本分析 | 第13页 |
2.问卷的设计 | 第13-14页 |
3.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一、大学生微信交往行为研究的理论前提 | 第15-20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1.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 第15-16页 |
2.微信与微信交往 | 第16-17页 |
3.自媒体与网络社交 | 第17-18页 |
(二)微信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0页 |
1.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 第18页 |
2.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 第18-19页 |
3.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 | 第19-20页 |
二、大学生微信交往行为的调研分析 | 第20-30页 |
(一)大学生微信交往行为的总体分析 | 第20-24页 |
1.大学生对于微信的态度及微信的使用情况 | 第20-21页 |
2.大学生使用微信进行的人际交往情况 | 第21-23页 |
3.大学生使用微信与陌生人交往的情况 | 第23页 |
4.大学生使用“朋友圈”的交往情况 | 第23-24页 |
(二)大学生微信交往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1.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性别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2.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的学历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专业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三、大学生微信交往行为探究 | 第30-37页 |
(一)大学生微信交往行为的理论解读 | 第30-34页 |
1.声音符号的传播密切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 | 第30-31页 |
2.朋友圈“小剧场”使自在交流与情感寄托得以实现 | 第31-33页 |
3.自媒体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性 | 第33-34页 |
(二)大学生微信交往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1.沉迷依赖微信社交 | 第34-35页 |
2.隐私与安全受到威胁 | 第35-36页 |
3.社会交往友情的透支 | 第36-37页 |
四、引导大学生微信交往行为的对策建议 | 第37-41页 |
(一)单一微信交往关系的打破 | 第37页 |
(二)理性微信交往关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三)诚实微信交往关系的引导 | 第38-39页 |
(四)良性微信交往关系的拓展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1页 |
致谢 | 第51页 |